中國日報網中國在線消息:素有"大樹華蓋聞九州"之譽的天目山,為浙江省內第一名山,地處浙江省西北部臨安市境內,在杭州至黃山黃金旅游線中段。主峰仙人頂海拔1506米。"天目"之名始于漢,有東西兩峰,頂上各有一池,長年不枯,故名。地質古老,歷史悠久,有豐富的自然資源,眾多的人文景觀,為宗教名山、旅游勝地,天目山古木參天,景色秀麗,環境幽靜,氣候宜人。
1956年林業部制定《關于天然林禁伐區(自然保護區)劃定草案》,天目山林區是擬定禁伐區之一。1960年昌化縣成立天目山管理委員會,實行毗鄰地區分級聯防,保護山林。1975年浙江省革命委員會批準建立臨安西天目山自然保護區。1986年晉升為國家級森林和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1996年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與生物圈(MAB)"網絡,是浙江省唯一一處加入MAB網絡的森林與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該保護區被中宣部、科技部等單位授予"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和"全國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是全國唯一一家同時被授予"兩個基地"稱號的自然保護區。
天目山,地質古老,地貌獨特,地形復雜,被稱為"華東地區古冰川遺址之典型";峭壁突兀,怪石林立,峽谷眾多,谷幽泉清,茂林蔽日,奇花遍地,歷來是風景旅游勝地,素有"江南奇山"之稱;特殊的地形
和悠久的佛教文化促使該區域動植物的遺存和植被的完整保護,成為一大奇跡,是我國中亞熱帶林區高等植物資源最豐富的區域之一。天目山自然保護區保存著長江中下游典型的森林植被類型,這里的植物資源異常豐富,形成了江南獨特的高大茂密的森林景觀和由多種植物組成的繁茂融洽的植物世界,被譽為世界不可多得的"物種基因寶庫",素有"天然植物園"和"大樹王國"之稱。其森林景觀以"古、大、高、稀、多、美"稱絕。
古:保存有許多古生代孑遺植物,如野生古銀杏、香果樹、領春木、連香樹、銀鵲樹等。據《中國植物志》載:銀杏為中生代孑遺的稀有樹種,系我國特產,僅浙江西天目山有野生狀態的銀杏林。有"活化石"之稱。大:西天目山以"大樹華蓋"聞名于世,擁有世界罕見的大柳杉群落,需3人以上合抱的大樹達數千株,最大的胸徑226厘米,樹高44米,單株材積75.42立方米。
高:有國內最高的金錢松,樹高 56米,譽稱"沖天樹"。4O米以上的樹木,不計其數。
稀:天目山有許多特有物種,其中首推天目鐵木,全球僅天目山遺存6株,被稱為"地球獨生子"。以"天目"命名的植物37種,如天目金粟蘭、天目樸、天目蝎子草、天目薊、天目鳳毛角、天目貝母、天目鳳仙花等。有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植物38種,國家重點保護動物52種。天目山的保護植物占浙江省保護植物的64%。國內外專家采自天目山的模式標本植物有56種,有"模式標本庫"之稱。
多:植物種類繁多,高等植物計246科974屬2160種。
美:林林總總的各色植物,構成了一幅蔚為壯觀的森林畫圖,千樹萬枝,重巒迭峰,四季皆美。春天,木蘭報春,野櫻怒放,紅白相映,鮮嫩欲滴;夏日,綠茵鋪地,涼風送爽,飛瀑流泉,清幽澈骨;入秋,青柯紅葉,古寺淡林,煙凝山紫,綺麗交錯;隆冬,玉樹銀花,臘梅吐艷,煙林帶長袖,云暝爭雪飛。
天目山的地理環境和森林效應,形成了特殊的小氣候,年平均氣溫仙人頂8.8℃,山麓14.8℃,夏涼冬暖。茫茫林海,豐富的植物資源及優越的自然環境,給各種動物的生長和繁衍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天目山歷史悠久,是集儒、道、佛諸教于一體的文化名山。西漢道教大宗張道陵出生修道于此,東漢《洞淵集》稱天目山為三十四洞天。晉代佛教入山,曾有寺院庵堂50余座,最盛時僧侶多達千余人。歷代以來天目山與印度及東南亞各國佛事往來頻繁,為日本臨濟宗永源寺中興的發祥地。建于1279年的獅子正宗禪寺和建于1425年的禪源寺,均為江南名剎,歷史上與杭州靈隱寺齊名,是佛教中韋陀菩薩的道場。
集生態資源和文化資源于一體的天目山,近幾年開發生態旅游后,區內有賓館、招待所8家,床位139O余張,每年接待游客10萬余人次。為了適應科研與教學的需要,現有自然博物館向廣大學生開放。天目山距杭州84公里,一二級公路直通景區,出入便利。天目山1934年就被當時浙江省國民政府列為全省旅游風景區,直屬于省旅游局,發展至今已形成"吃、住、行、游、購、娛"配套,集科研休閑、度假和游覽觀光為一體的旅游勝地,能適應多方面、多層次旅游者的需要。迷戀名山險峰者,可沿古道登上仙人頂,古楓、古金錢松、古銀杏,盡你觀賞。愛好繪畫者,可追蹤徐悲鴻、葉淺予等名家足跡,登上四面峰、倒掛蓮花等處,尋味名家的詩情畫意。信奉和研究宗教者,可游張公遺跡及禪宗發祥地開山老殿、禪源寺。熱衷生物研究者,可在自然博物館參觀陳列標本和進山實地考察。天目山夏無酷暑,冬無嚴寒,環境幽雅,最適合避暑休養、度假怡神和研討活動。無論你何時踏入這大自然的風水寶地,都會使您感到賞心悅目。
大樹王國歡迎四方賓客,綠色世界給你美好回憶!
編輯:馬原 來源:浙江人民政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