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絢麗的廣告牌,沒有豪華的售樓處,在北京市北五環外地鐵5號線和13號線夾角處,一個僅有“北京城建集團”標志的住房工地正在緊鑼密鼓地施工。
這個低調的工地名為“北苑南區”,是北京市首個公共租賃房項目。一位施工人員告訴記者,這里明年就能竣工。
記者日前從財政部獲悉,公共租賃房的相關指導意見將于近期發布,這表明,繼經濟適用房、廉租房、限價房之后的“第四房”將正式浮出水面。
“第四房”浮出水面
作為一種全新的政策性住房,公租房與人們熟悉的保障性住房有本質的區別,專家對此的解釋是:經濟適用房或限價房的房主擁有房屋產權;公租房的產權則完全是政府或公共機關所有。同時它又與廉租房有很大的不同:廉租房是面向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標準以下且住房困難的住戶,是政府以租金補貼或實物配租的方式提供的保障性住房;公租房則是為解決新就業職工等“夾心層”群體住房困難的一個產品。
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中心主任牛鳳瑞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公租房制度豐富了保障性住房體系的層次建設,從以售為主向租售結合過渡,從強調對房屋所有權保障轉向對房屋使用權的保障。他表示,目前很多發達國家和地區,都有通過政府建立保障性住房租賃體系,并且具有幾十年的成功建設經驗。牛鳳瑞舉例說,在新加坡,公租房被稱作“組屋”,滿足了當地80%的人口居住問題。中國的香港特區也通過建“政府公營永久房屋”,幫助30%的貧困家庭實現了“居者有其屋”。未來中國樓市的發展方向就是雙軌制,就是市場跟政府相輔相承共同來參與住房的制度。
“其實在2007年的時候,公租房已在深圳等地率先試行,租住對象為收入夠不上保障房標準,又買不起商品房的‘夾心層’人群。”中國社科院財政與貿易經濟研究所城市與房地產研究室主任倪鵬飛告訴記者。
2009年全國兩會期間,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齊驥就正式介紹了公租房這一概念。他表示,這一面向“夾心層”的保障房新品種,將惠及一些大學畢業生和在城市就業的外來人口。
據北京市規劃委主任黃艷透露,北京也在2009年8月1日發布了《公共租賃住房管理辦法(試行)》,類似于“北苑南區”的公租房項目,全市目前共有11個正在開工建設,可提供房源8000套。今年在城市建設區,通過政府公共土地的投放和公共財政的支持,將建設50萬平米的公共租賃房,比去年的力度更大。而今后公租房的建設收購力度將逐漸加大,公租房這個產品將逐漸在政策性住房中占主導地位。
黃艷表示,目前市規劃委等部門已開始啟動研究制訂政策性住房空間布局規劃,這個規劃的編制期限將到2015年,對于廉租房、經適房、限價房、公租房等各類政策性住房,都將進行空間布局的規劃。在這個規劃中,將來公租房的比例會越來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