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通”苦主放盤多為去年8月,成交時間集中在2009年9、10月,苦候尾款3個月后終于通過業主論壇的帖子以及本報報道方醒悟遭遇騙案,他們在報案時相互認識結成“難友”,一起奔走呼告,希望通過維權早日爭取拿回本應屬于自己的房子,但事件爆發已過9個月,他們依然走在看不到曙光的隧道里,距離警方查封“信用通”涉案房屋的期限12月31日只剩下3個月,不知道等待他們的是維權勝利、拿回房產證的大團圓結局,還是一個與新買家及抵押權人的官司“泥沼”?
近日,記者走訪了三戶“信用通”苦主。去年中秋,他們滿懷著房屋順利出售的喜悅,期望拿著這些血汗錢給老人家治病、小房換大房或買個鋪位做生意,但“信用通”事件粉碎了這些羊城新客家的“廣州夢”。今年中秋他們在苦苦等待著與房產證“團圓”的一天。
蘭姐:等著救命錢為患癌癥的家公治病
蘭姐是個委婉溫順的川妹子,說起去年的事情眼眶就紅了。她在老家的家公身患癌癥,當時丈夫想賣掉逸景翠園的房子回家鄉給老爸治病,余下的錢則在當地做小生意。
蘭姐告訴記者,他們于2002年按揭購買逸景翠園一手房,當時的房價才4000多元/m2,買73平方米的房子還需貸款20萬元,貸款在2005年提前供完。去年9月,他們以86萬元放售逸景翠園的房子。
今年1月中旬本報都市版頭條報道“信用通”黑中介的騙案,還在苦苦等候“信用通”買家付款的蘭姐被鄰居“點醒”,一看本報的報道立即腿軟暈厥。她在報案時認識了其他受害苦主,大家相約到各個政府部門信訪,為討回房屋四處奔走。
廖小姐:賣房為買鋪 反倒要連賣兩個鋪
來自福建的廖小姐是個精明的生意人,卻不幸成為“信用通”的最后一個被騙苦主。去年12月初,她放售逸景翠園的一個110多平方米單位,一心想在番禺洛溪買個鋪位經營她的醫藥生意。她在與“信用通”買家及“信用通”簽下三方約后的一個星期,便在洛溪下定購買一個鋪位。不過,“信用通”買家在支付30%首期后就再沒有音信。番禺鋪位的業主及中介公司連番發律師函給她,迫于無奈,她只好賣掉兩個經營中且有盈利的藥店和門診部。
廖小姐去年10月才生下一個孩子,今年1月得知被騙,她與蘭姐等受害人到處信訪,家里沒有人帶孩子,唯有自己手抱嬰兒出入多個政府部門。
陳先生:才遇“信用通”騙案,又陷“偉國事件”
家住疊彩園的陳先生與妻子劉小姐同樣是來廣州打拼的“新客家”。兩夫妻買了疊彩園一房一廳單位,去年生下愛情結晶,就想小房換大房。這個53平方米的房子經“信用通”出售,他們得到不足20萬元首期款,再也找不到“信用通”買家。
陳先生想著這筆首期款到時解除合同要退還給買家,但又想用這筆錢來投資增值,結果三四月間中山三路的偉國數碼城以“每年返還8%”吸引投資者認租鋪位,陳先生覺得回報8%挺誘人,且有關合同上訂明,投資人可以隨時提出返還本金的要求,于是他們把首期款再加上一點積蓄投入到偉國數碼城,認租了一個20多萬元的鋪位。現在又要加入“偉國事件”受害者申冤大軍之中。
陳先生的“背運”還不止是雙重受騙,他們還是37戶人家中唯一一戶被抵押權人申請停水停電的苦主。今年5月,抵押權人以“收屋”為由把陳先生的小房子停水停電。第二天,20多戶“信用通”苦主立即到海珠區經濟偵查大隊信訪,抵押權人的囂張氣焰才被打壓下來。
記者后記
業主賣房大意不得
今年1月份“信用通”事件爆發后,記者采訪過兩名受害苦主。家住光大花園的陳先生本身就是從事中介行業,想不到也被精心設計的騙局所蒙蔽。本次走訪“信用通”其他苦主,聽到各有不同的受害經歷,但他們的痛苦是房子轉名了,錢只收了三成首期,這該怎么辦?
記者就“信用通”事件與一位律師交流。這位多次買賣二手房的律師坦言,她賣房全部不會接受按揭付款,而且她不簽署任何委托代理書,必須要自己親力親為。在“信用通”的一份法律文書中,居然出現“為方便辦理,買賣合同、抵押合同、借款合同、公證申請等所簽署的文件為空白,內容均由甲方填寫”等字句。這位律師表示,我國房地產實行登記制度,產權過戶即屬他人,故此她要求買家在過戶前把所有款項支付完畢。
近來成交量又大漲,“信用通”事件的沖擊波在減退。買賣雙方找具備資格的品牌連鎖中介交易,仔細看合同條款,對委托公證多留幾個心眼,對任何認為重要的事情以及中介或買家的承諾必須寫入合同中去。房子是你的,你有權說不!
來源:廣州日報 編輯:馮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