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時下,氣候變化、低碳經濟是“后危機時代”的熱詞,究竟該如何發展低碳經濟?哪些地區最具有發展低碳經濟的優勢?如此等等眾說紛紜。最近,中國日報(網)記者李映青專訪了云南省省長秦光榮,以下是訪談實錄:
云南省省長秦光榮
中國日報:我們知道,云南已經形成了獨特的產業體系,但我們注意到這些產業大多都是資源型產業。您也曾多次提出云南產業結構單一、資源型產業比重過大、產業層次低,制約了云南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那么,云南是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的?
秦光榮:正如你所說,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是云南很緊迫、很關鍵、也很艱巨的任務。在去年應對金融危機的時候,我們在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的同時,把“調結構、創特色、上水平”作為應對各種經濟風險的根本之策,編制了云南十大產業規劃,推動云南的產業結構調整,通過調整結構來實現發展方式的轉變。
在農業方面,要抓住農業產業化的契機,推動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我們全面實施了糧食增產計劃和中低產田的改造。近十年來,建成水庫220多座,每年興建20萬件的五小水利設施以提高糧食產量。另外,針對云南94%是山區的實際,我們開展了山區綜合開發,并圍繞云南具有比較優勢的十二種農產品,實施了優勢農產品推進計劃,不斷加快農業的產業化、現代化進程。
在工業方面,現階段我省產業結構不合理的問題,突出地體現在工業內部。煙草和重化工業占了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90%以上,以資源利用為主的采掘業和原材料加工業占主導,是工業結構中最突出的兩個問題。我們將按照新型工業化的要求,優化工業內部結構,大力發展生物醫藥、光電子、新材料、新能源、環保產業和先進制造業等新興產業。依靠技術進步和自主創新提高企業的盈利能力和核心競爭力,提高產品的技術水平和附加值。在不斷延長重化工業的產業鏈,促進重化工業向精細化、新型化發展的同時,大力發展與最終消費市場相銜接的日用輕工產品。調整工業內部的產業結構,主要有三個途徑。第一是加快培育戰略性的新興產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第二是利用先進技術和高新技術,改造我們的傳統優勢產業。第三是提高產業進入門檻,控制高能耗、高排放,資源浪費大的項目。
在第三產業方面,我們將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特別是文化旅游業,以旅游業為龍頭,帶動服務業的發展。云南旅游的人數雖然超過1億人次,但旅游總收入僅810億元,與國內外旅游目的地比較,我們還有不小差距,所以從2007年開始,我們著手推進旅游業的二次創業,推動從觀光旅游向休閑度假旅游轉變,提升旅游產業的層次,實現旅游業的轉型和升級。此外,我們還將充分發揮區位優勢,大力發展服務于擴大向東南亞、南亞開放的交通物流產業。
本文僅供網易新聞使用 獨家網絡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