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長時間以來,個人所得稅調整是“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據說這次個稅改革主要目的是減輕中低收入者稅收負擔,讓高收入者多繳稅。其實,從我國現行稅制結構及經濟運行趨勢判斷,個人所得稅調整對收入分配調整的實際意義是有限的,不能過高估計其效果。
影響收入分配的主體稅種為間接稅
影響收入分配的主體稅種不是個人所得稅,而是間接稅。稅收是政府打入市場運行的一個楔子,因此只要是稅收,一定會影響到國民收入分配格局。只不過有的稅收影響是直接的、可以看得見的,如個人所得稅;有的稅收影響是間接的,一般是看不見的。我國個人所得稅占稅收總收入的比重僅為6.6%,影響更大的是以增值稅和營業稅為主的商品和服務稅,也稱之為間接稅。
商品和服務稅之所以會對收入分配產生很大影響,是因為商品和服務稅具有比例稅和廣覆蓋的特點,只要我們消費商品和服務,一般都要按比例繳納間接稅,如增值稅的稅率就為17%。只是這些稅表面上是廠商繳納的,但是廠商可以通過商品和服務加價的方式將稅收轉嫁給消費者。在稅收歸宿的理論研究中,一般是假設間接稅是100%轉嫁給消費者。
間接稅是比例稅,在低收入者的邊際消費傾向大于高收入者的情況下,顯然低收入繳納的稅收占收入的比重高于高收入者,即間接稅對收入分配的影響是累退的。我國的稅制結構以間接稅為主,增值稅和營業稅這兩大稅種的稅收收入占全部稅收收入的比重為46.2%。這兩大稅種各司其職,增值稅負責對商品征稅,營業稅負責對服務征稅,想找到不納稅的商品和服務并非易事。因此,在我國稅制結構以間接稅為主的前提下,再怎么調整個人所得稅,其效果也抵不上間接稅對收入分配的負面影響。
個稅對工資以外收入沒有影響
個人所得稅調整對工資薪金所得外的收入沒有影響。我們常說的個人所得稅調整,實際上只是調整個人所得稅中“工資薪金所得”稅目部分。我國現行個人所得稅針對11個稅目征稅,針對“工資薪金所得”稅目征稅的部分占60%左右,對該稅目實行累進稅率設計有調整收入分配功能。但是,對工資薪金所得之外的收入,我們卻主要以比例稅為主,如針對股息所得、紅利所得、財政租賃所得的適用稅率為20%,比例稅是起不到調節收入分配公平作用的。
在大多數發達國家,個人所得稅實行綜合所得稅稅制,個人收入不管來源如何,所有收入并在一起按綜合所得征稅,在這種情況下個人所得稅才會起到很強的調節收入分配作用。但是在分類所得稅下,如果只對工資所得部分實行累進稅率,那么對高收入者收入調節作用就是有限的。
通脹將迅速弱化調整效果
個人所得稅扣除額調整會隨著通貨膨脹迅速減輕效果。每年個人所得稅扣除額調整都是媒體的熱點問題。扣除額的原義是指生計費用扣除,政策設計的目的是家庭負擔生計和為取得收入而花費的費用部分不該征稅。不少媒體將扣除額稱之為起征點,嚴格講起征點與扣除額是不一樣的,起征點是收入達到起征點后對所有收入征稅,扣除額是收入達到扣除額之后對超過扣除額之上部分征稅。但是現在積非為是,一般學者也就跟著叫起征點了。
既然扣除額指的是生計和費用,那么在生計和費用發生變化時就應該隨之調整。因此,個人所得稅扣除額調整本應是常態。這次個人所得稅扣除額調整,正處在我國通貨膨脹預期不斷增強的背景下。如果通貨膨脹率還像去年那樣迅速上升,那么個人所得稅扣除額的調整效果很快就打了水漂――因為維持生計的費用和為取得收入而花費的費用都要隨著通貨膨脹率而提高。
綜合這三方面因素,與其說個人所得稅調整對改善收入分配具有現實意義,還不如說其政策導向意義更大些。這次調整說明中央政府重視解決收入分配不平等問題。實際上,要改善收入分配問題,可采取的手段很多,其效果未見得不如調整個人所得稅,例如擴大就業、加大轉移支付力度、降低增值稅稅率、調整經濟結構等等。如果經濟發展比較均衡,那么產業西進、內部需求旺盛、農村市場開發、結構調整等帶來的市場繁榮和就業擴大,很有可能會大幅度提高勞動要素在整個國民收入中所占比重,進而會很好地改善收入分配問題。
來源:人民網 編輯:張少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