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八大以來,從中央到地方持續掀起反腐風暴,一批問題官員紛紛落馬。盤點反腐疾風中打落的“老虎蒼蠅”,微博舉報、情婦反腐、“房”事腐敗、小官大貪……諸多反腐領域出現的新課題需反思。
網絡反腐異軍突起 問題官員頻“死于微博”
近年來,作為反腐新生力量的網絡反腐異軍突起,十八大之后的反腐風暴中,因網絡曝光而落馬的大小官員不在少數,然而,網絡反腐的利弊也引發社會爭議。
十八大閉幕不久,去年11月20日,疑似重慶市北碚區區委書記雷政富不雅視頻截圖在微博上發布,該事件在網絡發酵63個小時后雷政富就被免職。雷政富的落馬也被網友稱為“微博秒殺”。
除了雷政富,山東省農業廳原副廳長單增德,山西省公安廳原副廳長、太原市公安局原局長李亞力等等,這些十八大后落馬的廳官也緣起網絡曝光。
去年12月6日,《財經》雜志副主編羅昌平發布3條微博,向中紀委實名舉報時任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劉鐵男存多項違紀行為。歷時5個多月,今年5月12日官方通報劉鐵男涉嫌嚴重違紀,目前正接受組織調查。輿論也將劉鐵男的落馬奉為微博反腐的一個經典案例。
網絡反腐的參與性、社會性、公開性,能有效補充黨政機關內部自我監督的不足,但是,網絡反腐中出現“誤傷”現象,甚至引發的人肉搜索等侵權行為,也讓社會對網絡反腐的利弊產生爭議。
今年4月19日,人民網、新華網、中國新聞網等國內主要網站同步推出網絡舉報監督專區,鼓勵廣大網民依法如實舉報違紀違法行為。7月1日,國家信訪局全面受理網上投訴,國家信訪局局長舒曉琴強調,要認真辦理網上信訪訴求、意見和建議,做到“事事有著落、件件有回音”。
有專家呼吁,對于網絡實名舉報,應該立法加以規范:建立對舉報人的保護制度;對實名舉報的回應,政府也應有法可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