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在轉變職能 健全職責體系——兩會內外前瞻新一輪政府機構改革
“國務院機構改革”,是今年兩會的熱詞之一。新一輪改革究竟怎么改?隨著《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提交人大代表審議的日期臨近,這些話題也逐步升溫。
“行政體制改革是推動上層建筑適應經濟基礎的必然要求。”國家行政學院教授馬慶鈺等專家表示,經過改革開放以來六次機構改革,我國政府已由適應計劃經濟逐步轉向大體適應市場經濟環境。然而,相對于市場經濟所需要的權力運行環境而言,政府機構改革依然任重道遠。
“對新發展新期待的積極回應”
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要按照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行政體制目標,深入推進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政事分開、政社分開,建設職能科學、結構優化、廉潔高效、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
全國人大代表、東北師范大學校長劉益春認為,這次改革既是落實十八大報告中對行政體制改革的要求,也回應了經濟社會的發展和人民群眾的期待。
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黃石市市長楊曉波說:“如何建立統一的食品監管體系,讓老百姓吃得更放心?如何更好地改善和保障民生,應是機構改革過程中需要著重考慮的問題。”
彌補“缺位” 隔斷“越位” 糾正“錯位”
人們發現,相比以前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此次方案在題目中增加了“職能轉變”四個字——《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由此可見,職能轉變是本輪機構改革的最關鍵問題。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認為,這次改革基本還是遵循問題導向,主要瞄準政府管理及權力運行中的一些突出問題進行改革調整,其中包括部門職能交叉,關系不順,政府權力過大,對市場和社會干預過多等癥結。
全國人大代表、吉林省銀監局局長高飛表示,正確處理政府與市場和社會的關系,還是問題的核心。要通過改革,解決政府權力運行中出現的問題,彌補“缺位”,隔斷“越位”,糾正“錯位”。
楊曉波代表說,機構改革的目標不是簡單地合并部門,壓縮編制,精簡人員,而是政府內部責任體系的建立、政府內在關系的理順。關鍵在于提高行政效能、轉變工作理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