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開得如火如荼,對于一個靠法律吃飯的人來說,最關注的當然還是法院的工作報告。坐在電腦前,邊看邊聽,感到人民法院這五年,的確有些不容易。
一是案件數量急劇膨脹。這五年來,最高人民法院受理案件50773件,審結49863件,分別比前五年上升174%和191%,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受理案件5610.5萬件,審結、執結5525.9萬件,同比分別上升29.3%,29.8%。案件數之于法院,好比如人口數之于國家。中國13億多人口,直接帶來了耕地紅線、高房價、教育資源、醫療資源短缺、就業困難等種種難題。而平均每年上千萬的案件數,以及呈臺階式的持續增長,也同樣給各級法院帶來了沉重的壓力。案子總是要人來辦,而且還不能久拖不決。而這五年來,法官的數量并沒有,也不可能與案件數保持同比例的增長。所以一線的法官們確實很辛苦。我的一位在北京基層法院當法官的同學說,每年的最后二個月,他幾乎天天加班,睡辦公室是常有的事。他的話,說出了很大一部分一線法官的工作和生活狀態。過去的五年,他們還可以靠青春和激情勉強應對,但是,接踵而來的下一個五年呢?案件數的增長看不到下降趨勢,更要命的是,對法官嚴苛的責任追究和遠低律師的薪水待遇,使法官這一本當榮耀體面的職業,價值嚴重縮水。所以,法官們能夠堅持下來,不容易。
二是司法為民主旨鮮明。這五年來,人民法院的各項工作和改革,始終貫穿著司法為民的基本主旨。從依法從嚴從重打擊瘦肉精案、地溝油案等危害人民群眾生命健康的犯罪,到幫助農民工追索勞動報酬,到確立領導干部定期接訪、法官帶案下訪、巡回接訪制度,以及推進各種具體司法便民工作,如立案信訪窗口標準化、加強邊遠或交通不便地區人民法庭建設,推行網上預約立案、送達、庭審等方式、為確有困難的當事人減免訴訟費用等,均是把維護、保障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基本出發點。我能體會到的是,五年來,人民法院貫徹司法為民主旨的各種制度和做法,切切實實為群眾帶來了實惠,因而逐漸獲得了普遍認可。有人曾稱之為馬錫伍審判方式的回歸,但其實叫什么并不重要。法官們本可正襟危坐,高堂問案,現在能夠主動放下身架,用權于民,不容易。
三是直面瘡疽自我療疾。工作報告清楚地指出了人民法院仍然存在的問題,如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的體制還不夠健全,司法公開、司法民主和司法公正與人民群眾的要求還有差距,有的法官作風不正、行為不規范、工作方法簡單,有的法官徇私舞弊,貪贓枉法,等等。報告將加強司法公信建設、深化司法體制機制改革、加強隊伍建設、自覺接受各方面監督作為解決問題的出路,尤其是自覺接受監督部分,報告用了大量篇幅來談如何自覺接受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的監督。雖然這些措施的實際效果還有待觀察,但人民法院肯放低姿態,敢于揭丑,并在有限的制度空間和權力范圍內勇于自我改革,不容易。
上一個一年已經過去,下一個五年即將到來。盡管人民法院的現狀和中國社會的現實,離法治理想圖景還有很遠的距離,但有理由相信,中國法治,正如行駛于隧道中的火車,四周原本黑暗,突然間眼前一亮,光明就在前方。作者:唐尚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