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怡人综合网站,国产性夜夜春夜夜爽,久久97AV综合,国产色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中國日報網
用戶名 密碼 注冊
中國日報

海外歲月釀造德國華人教授的“中國夢”

2014-01-22 15:23:01 來源:新華網
打印文章   發送給我好友
免費訂閱30天China Daily雙語新聞手機報:移動用戶編輯短信CD至106580009009

在德國,當上一名大學終身教授不容易,對外來者自然更難,而現任德國明斯特大學分子精神病研究所主任的華人教授張衛奇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在海外求學、工作和生活的30多年不僅讓他建立了事業上的成就,也讓他在中西文化中找到越來越多的共同點,讓他發現中華文化的異香能夠建筑高于物質的“中國夢”。

張衛奇是一名腦神經科學家,近十幾年來,他與今年德籍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托馬斯·祖德霍夫多次合作,在自閉癥、焦慮癥等其他精神疾病的分子發病機制研究方面取得了出色的成就。

記者結識張教授是在德國華人教授學會舉辦的第五屆論壇上。這一學會由在德華人教授自發組織,共有會員近五十人,經常組織活動為中德高等教育及學術交流出謀劃策,在中德兩國的影響力日益增強。張衛奇是學會中的積極分子,當問及入會原因時,他說,離開中國雖然已經三十余年,但故鄉始終是盤踞在心頭的牽掛,“總想通過不同的渠道,為她做點什么”。

張衛奇于1980年到達未統一的西德首都波恩大學攻讀醫學,1988年獲博士學位后,先后在瑞士伯爾尼大學、英國牛津大學,瑞典皇家卡羅琳斯卡學院和德國哥廷根大學深造與工作。對記者講述往事時,張教授說,中國始終是他海外生涯中無法抹去的背景,不論輾轉何方,他在學習當地的文化傳統的同時,也一直向周圍人介紹中國的文化、語言、風俗習慣甚至烹調技術。“記得同事碰到什么難題找我商量,他們的口頭語總是‘請問,孔子會怎么說?’,(他們)希望向中國文化求助”。

令張衛奇感觸萬端的是,在歐洲生活越久,他在心靈上與祖國的文化反而走得越近。身處德國大學,他親歷著“孤寂”與“自由”的德國大學教育理念,但在閱讀德國和中國典籍后,他深感這種超越功利的教育理想與孔子“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有教無類”等思想雖隔千年卻遙相呼應,也和儒家傳統的“為己之學”和老子的“為道日損”等精神不謀而合。漸漸地,他驚訝地發現,歐洲文化復興時期的很多學者都十分崇拜中國的文化、禮儀和道德觀。比如德國自然科學家、哲學家萊布尼茨熱愛中國文化,他欣賞孔子由自然宗教引導的哲學道德觀,認為中國的這些精神財產將會對世界文明作出很大貢獻。

不僅如此,張衛奇還發現有些起源于西方的學科,如心理學以及心理治療學,擁有與中國傳統文化類似的指導思想。“心理治療目的是為幫助患者增強心態平衡,克服精神障礙。而如何尋求內心的和諧,在中國傳統文化早就有所探索。”在張教授看來,莊子的“循天之道、順物之性,順應天道”以及《菜根譚》中提到的“伏久者飛必高,開先者謝獨早;知此,可以免蹭蹬之憂,可以消躁急之念”等等觀念,與西方治療心理疾病的目的如出一轍,都是幫助人找回心靈的平衡,體會生命本身的樂趣,“華夏文化也可以成為現代腦科學研究取之不盡的寶庫”。

多年來,張衛奇對中華傳統文化可謂愛不釋手,時有感觸便記下心得筆記。他對記者說,“這些心得都是信手拈來,并不成系統,但在國內近來提出‘中國夢’后,我突然發現,這些感觸不就是我的‘中國夢’嗎?”

張衛奇理解的“中國夢”是獨一無二的,尤其是與物質性定義的“美國夢”有所區別。他說:“如果說‘美國夢’就是‘一輛車,一棟房子,安居樂業’,我認為‘中國夢’更需要增添一些高于物質的東西,也就是光大發揚我們獨特、優秀的文化傳統,包括中國獨有的禮儀和道德觀。”

他說,“中國夢”延續了晚清以來華夏有識人士希望“中華民族重立于世界之林”的夢想,“如果中華民族不僅僅能夠經濟復興,以此立足于世界之林,而且能重造、再現讓世人羨慕的文化、禮儀和道德觀,成為問鼎世界的文明禮儀之邦,那我也將圓夢了。”

酒因陳年彌香,夢隨歲月愈美,愿張衛奇教授的“中國夢”早日成真。(記者文史哲)

 
 
 

精彩熱圖

 
 

焦點圖片

南京:安徽男子就醫途中 廁所內莫名猝死

格蘭仕2000名工人打砸工廠 特警進廠戒備

西雙版納:萬人潑水喜迎傣歷新年 歡騰場面蔚為壯觀

奶茶妹妹與大19歲京東老總最新恩愛照

精彩熱圖

西安一公交司機和貨運司機當街廝打 乘客無語了

中央巡視組海南接訪點 群眾排隊來訪[組圖]

圖片故事:90后入殮師只為留下永恒美麗

南京“棄嬰島”三夜蹲守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