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修鞋匠,注冊“雷鋒號”商標,“走雷鋒的路,做雷鋒的事”,十八大代表、農民工黨員孟廣彬一直這么說,也是這么做的。孟廣彬就像一顆閃亮的鞋釘,牢牢釘在平凡的崗位上,6米修鞋鋪、3尺修鞋機是他25載無私奉獻的人生舞臺。
25年來,孟廣彬義務修鞋12萬余雙,累計捐款5萬余元,接受他幫助的人難以計數。孟廣彬的生活雖然清貧,但在精神上卻富有,他那7大本摞起來足有一米高的萬名顧客留言簿是他極為珍視的財富。
1988年,孟廣彬只身一人從山東省東平縣來到哈爾濱,靠著一副熱心腸和肯吃苦的勁兒,他接連獲得了黑龍江省十大杰出志愿者、感動哈爾濱十大人物和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成為大家公認的“雷鋒鞋匠”。
“小時候部隊演習拉練到了我們村,解放軍經常幫我們挑水、劈柴、割豬草,當時家里人告訴我說這些人都是活雷鋒。”孟廣彬說,從此,他心里就有了一種難以磨滅的雷鋒情結。注冊“雷鋒號”后,孟廣彬自制了優惠卡發放給困難群體,上面印著四句話:鞋子穿壞請別愁,廣彬為您解憂愁,生活之中互幫助,雷鋒精神記心頭。
孟廣彬修鞋有一個“特別的規定”,凡是貧困大學生、老人和殘疾人來修鞋,他分文不取,還盡可能地給予幫助。“能幫助別人,讓我打心底里覺得高興。”孟廣彬笑著告訴記者。社區里有行動不便的老人,他都一一記在小本上,定期上門修鞋并打掃衛生;有些農民工兄弟收工晚了,孩子沒人照顧,他就主動讓愛人把孩子接過來,跟自己的孩子一起照看……身邊居民有大事小情只要找到他,他都毫不猶豫地伸出援手。
每逢節假日,孟廣彬都風雨無阻地騎車幾十公里,到敬老院和干休所,義務為孤寡老人和新四軍、抗美援朝老兵們修鞋。90多歲的李淑蘭老人是“三寸金蓮”,鞋非常不好買,壞了也舍不得扔,別人嫌麻煩又不掙錢都不給修。孟廣彬卻二話不說,拿走了老人所有需要修補的鞋,還和愛人專門為李淑蘭等纏足老人們做合腳的新鞋,這一堅持就是13年。
孟廣彬聽說部隊戰士的鞋因訓練經常破損又無人會修,他就主動承擔起為黑龍江省武警總隊、消防支隊和預備役團等部隊官兵免費修鞋的任務。為更好地服務部隊,他自掏腰包千余元,購買兩臺手搖補鞋機送到部隊。在修鞋之外,孟廣彬還根據部隊實際需求,摸索出一套能夠修理軍用背包、防彈衣等裝備的方法。
直到現在,孟廣彬一家4口人仍擠在不足20平方米的廉租房內。組織上了解到他家情況后,要分給他一間40多平方米的廉租房,他卻說:“夠住就行,還有比我更困難的人。”主動把房子讓了出去。25年來,孟廣彬共拾到并還給失主的現金、支票、存折、銀行卡等錢物近18萬元,還有多臺筆記本電腦,近百部手機和傳呼機。
孟廣彬在哈爾濱師范大學的BBS上有這樣一個特殊的“招聘啟事”:誠聘家教,要求:有愛心,愿意幫助弱勢群體孩子成長進步;工資:精神財富;報名地點:雷鋒鞋鋪。談起發帖初衷,孟廣彬說:“我身邊許多農民工自身文化水平有限,不能輔導孩子,請家教又負擔不起。于是,我就琢磨把同學們組織起來,定期給農民工孩子課外輔導,這不是兩全其美嘛。”
這個“點子”得到了哈爾濱師范大學師生的支持,孟廣彬自告奮勇,主動擔任起助教服務隊隊長。如今,助教大學生畢業了一屆又一屆,受教農民工子女換了一茬又一茬,但孟廣彬始終堅守著隊長的責任,以黨員情懷架起一座愛之橋。孟廣彬身上的“頭銜”還有很多:黨徽閃光服務隊隊長、環境保潔服務隊隊長、擁軍優屬服務隊隊長……他把無私的奉獻精神寫在鮮紅的黨旗上,讓愛心從小鞋攤延伸到校園、社區和社會。
孟廣彬,一個普通的農民工黨員,他把“雷鋒號”看得比金子還重。“沒有黨和社會的關愛,就沒有我的今天,我一定要修好百姓鞋、走好雷鋒路,傳承雷鋒精神是我一輩子的事業。”孟廣彬說。(記者 強勇)
實習編輯:范文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