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美國兩黨總統候選人以外交政策為主題舉行了最后一場大選辯論(上圖)。辯論主持人為本輪辯論確定了5個主題:美國在世界的角色、中東局勢和反恐政策、阿富汗戰爭、伊朗核問題以及如何應對中國崛起。在論及中國問題時,除了一些指責中國的陳詞濫調外,人們也聽到了兩位候選人表示美國可與中國成為“合作伙伴”這樣的聲音。
無論美國大選結果如何,無論是羅姆尼當選,還是奧巴馬繼續執政,美國發展對華關系需要戰略層面的新視角和新思維。中國兩國之間不是你輸我贏的零和游戲。中美共同利益遠遠大于分歧,合作理應是中美關系發展的主流。
在物質資本決定經濟增長的時代,世界物質資源總量維持不變。因此,世界領導國家的替代基本上是零和游戲:衰落者失去、而崛起者得到對世界資源的控制。這種世界格局的變化帶來對世界資源控制權的重新劃分,伴隨著衰落國家和崛起國家人民生活水平的巨大改變,所謂成者為王、敗者為寇,因而這種世界格局的變化總是通過戰爭來實現。
而我們這一次的世界格局變化和以往的根本性區別在于:這一次是世界經濟總量增長中的世界格局變化,是不同國家之間經濟總量的相對變化,而不是絕對變化。由于總人口不到中國的1/4,美國經濟總量的世界第一將會在未來的20年被中國所取代,但這種變化并不一定帶來美國人均GDP的下降。相反,這種變化很可能在美國人均GDP保持上升中實現。
過去50年來世界經濟增長主要通過市場的擴張和人力資本的積累來驅動。市場的擴張主要通過全球化與城市化來實現,而人力資本的積累主要通過受教育人數的增長。伴隨著城市化的進程,亞洲受教育人口在1950年之后也迅速上升。當前世界格局調整實際上是人力資本(受教育人口)在世界范圍內重組的反映。
正是因為人力資本在總量上增長,所以世界格局調整是增量上的變化。美國的總量增長,增長得少;中國的總量增長,但增長得多。所有國家的絕對生活水平都有可能上升,但相對上升程度會有差異。因而我們稱之為“帕累托改進”(部分人獲益,沒有人受害)的世界格局調整。
世界經濟新體系按人力資本的劃分而自然形成三個中心,北美、歐盟、東亞。中國鼓勵多極世界,并不追求世界霸權。世界格局的改變不像以前那樣是“成者為王、敗者為寇”的較量。
世界格局和平調整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因此,當代中國人民、美國人民和世界各國人民共同合作、共同努力,實現這次世界格局的和平調整是對人類未來永恒的貢獻。(作者系清華大學國際經濟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