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劉思敏(資料圖)
“景區爆棚” 看景還是看人?
因為高速路免費,景區降價,很多人選擇在黃金周出游,有微博網友編順口溜《十一“黃金粥”最浪漫的事:呆家里看人山人海》,“華山數萬人滯留,黃山游客爆滿,故宮人山人海,長城不分內外。”
全國假日辦10月7日晚發布假日旅游信息通報顯示,中秋、國慶8天長假,國內游客總量刷新歷史紀錄。據初步統計,9月30日—10月7日,全國納入監測的119個直報景區點共接待游客3424.56萬人次,同比增長20.96%;旅游收入17.65億元,同比增長24.96%。
今年黃金周,全國各地的景區紛紛爆棚,鼓浪嶼上島游客僅一天就突破12萬人次,不少游客擔心鼓浪嶼會被踩沉。北京市重點監測的24個景區在10月1日接待游客80.4萬人次,數量比9月30日的44.7萬人次提升80%。10月2日夜間,華山滯留了幾萬名游客。10月3日,南京中山陵游客為最佳接待量10倍。不少外地游客打趣說在西湖拍照,拍來拍去都是集體照。而山東泰山、嶗山等地則采取了暫停售票的方式控制游客數量。
昨天,成都晚報記者制作了黃金周四川景區爆棚排行榜。前三名分別是九寨溝、峨眉山、樂山大佛,假期接待游客分別為53000人次、45000人次、44000人次。9月30日至10月6日期間,僅這21個傳統景區就擁入307.99萬人次,游客僅買門票就掏出2.1億元。
北京交通大學旅游管理系教授王衍用向人民網記者分析,這次景區爆棚的原因主要有三個:第一,中秋加上國慶形成了長達八天的“史上最長黃金周”,非常適合旅行,很多家庭都有出行計劃;第二,這段時間全國大部分地區,包括各主要景區,天氣均十分晴好,適宜外出;第三,高速公路免收費。但他認為,更深層次的原因是,目前全年僅有的兩個黃金周中,春節作為團聚假期的固定角色不可能改變,因此人們旅游的需求被集中壓縮到了唯一的國慶長假期間,使得景區爆棚成為一種必然現象。
王衍用并不主張強調“旅游黃金周”的提法,因為長假在人們的社會生活中發揮重要的作用,許多人利用這個時期探親、辦理婚事、裝修房屋、處理積壓問題,在外打工的人也要回家跟老婆孩子團聚。片面強調“旅游黃金周”,容易使人們忽視長假的其他功能,也會使決策者僅僅從旅游相關的各類數據去考察人們對假期的需求,導致決策考慮有失全面。
劉思敏認為,無論長假期間的交通擁堵還是景區爆棚狀況,由于媒體的炒作,人們的認識都被夸大了不少。他從親身經歷中感覺,長假大部分時間交通都非常暢通,尤其在城區內,而全國數萬家景區中擁堵的、火爆的只有最著名的那一百多家,“這一百多家景區實際上是一種稀缺資源,這些游客只有長假才能去。只要稀缺資源存在,加上我們的需求不能均衡釋放的情況下,這種擁堵就是不可避免的。”
而對于黃金周的繼續推行,記者采訪的專家都持肯定態度。劉思敏認為,要保障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對于長假的需求,就必須要保留黃金周,如果僅僅為了環境秩序就取消黃金周,會壓制大幅增長的消費需求,累積起來會形成巨大的“堰塞湖”,“這種需求如果有一天集中而出,會導致什么樣的破壞后果,是不可想象的。”
王衍用則主張,從發揮“社會黃金周”功能的角度,應該將長假增加到一年三個左右,才能基本滿足人們的需求。“那時交通、景區肯定還是會擁堵,但比現在會好得多。最重要的是,旅游不是休假唯一的目的,假期還有更多重要的社會功能需要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