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千條線對準千根針”
關鍵詞:打開門 敞開門
“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是多地基層干部面對復雜繁瑣的社會管理發出的苦嘆。在鏡湖區,代表委員們通過積極主動地“請進門”、“走出門”,最終形成“千條線,千根針”的專業化群體對口服務居民的局面。
去年6月,文化路2號30戶居民的雨棚被營盤山路施工單位在作業時損壞,施工單位結束了工程就撤走了,幾十戶居民的家里每逢下雨就一片狼藉。準備聯名到蕪湖市政府信訪的居民代表,抱著試試看的心理找到了“兩代表一委員”工作室。接訪的代表委員現場幫忙聯系相關職能部門和施工單位協商,迅速明確責任主體在15天內更換、修復已經損壞的雨棚。這樣快速、專業的調處服務,受到群眾們的一致交口稱贊。
在北京路街道上訪的業主王先生告訴記者,他前一天從政府網站上查看了周五的接訪公示信息,得知有物業管理的相關專家“坐班”就特地趕來咨詢政策。“代表委員回答問題很專業細致,幫我理清了一些政策盲點。我反映的小區消防通道問題,他們現場聯系就了相關部門幫助解決。”經過兩年的實踐運作,工作室逐步形成了統一接待、公開承諾、協調問題、交辦、督辦、回訪的完整調解流程。
通過入戶、約談、集中座談等形式,鏡湖區的代表委員與群眾面對面交流,獲得第一手社情民意信息,梳理出一系列有針對性、可操作性的意見與建議,部分形成議案和提案,交由相關部門研究落實,并將落實整改情況第一時間反饋給群眾,一批拆遷補償、教育醫療、市容衛生、小區整治等群眾反映強烈的社會矛盾得到有效的化解。
矛盾糾紛的調處和解決不是“單兵作戰”,它需要一個完善的運行機制對基層社會管理資源和力量進行整合。在鏡湖區,“打開門”、“敞開門”工作的“兩代表一委員”實實在在地讓基層實現“千條線對準千根針”。
現如今,鏡湖區一個決策的制定,一個項目的實施,一個信訪的終結調解,街道、職能部門都會主動吸納代表委員的意見。兩年里,代表委員列席全區重要會議和參與重要活動累計900多人次,從未缺席任何一項重大政策、重大活動、重大項目建設前聽證會。
“現在每位代表委員都結對幫扶1-2戶困難群眾,接下來,我們準備每季度定期組織代表委員進社區。”記者從區委員會得知,代表委員除了以身作則積極幫困扶弱,還開展了6000多人次的志愿者服務,呼吁社會各界積極主動參與到社會管理工作中。
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隨著社會和諧進步的力度加大,科學發展觀的進一步深入人心,“兩代表一委員”的調解機制不斷整合基層的社會管理資源,壯大了和諧力量,群眾自主參與到社會管理工作的趨勢逐漸顯現出來。“老百姓都自發參與了社會管理,民意暢通,整個社會就更和諧。”盧倉報對現如今主動上門的“民意”感到非常欣慰。
在鏡湖區經濟社會發展面臨既要“轉”又要“選”的雙重壓力、雙重任務的時期,當地社會管理及維護穩定工作同樣面臨著既要保穩定又要有活力的雙重壓力、雙重任務。四個響亮的“關鍵詞”讓社會管理工作煥發出強大的生命力和感染力,使得政府決策與百姓民意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相互交融。誠如溫家寶總理所說,“我們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我們的權力是人民賦予的,我們應該為人民謀利益并自覺接受人民的監督。群眾滿意不滿意、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是衡量政府工作好壞的唯一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