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50選1!據媒體報道,這是截至10月23日晚22時,2013年國家機關公務員考試報名中某最熱職位的競爭比例。有網友發帖表示:“中國人‘官癮’真大,這么熱衷‘當官’!”
與此同時,國家公務員局22日發布了414個無人通過審查的職位。另有媒體報道,截至23日16時,還有273個職位無人報考。
熱門職位熱得燙手,冷門職位冷得讓人心寒,在這“冰火兩重天”的背后,折射出了國人什么樣的心態?
“冷熱不均”折射“特權”期待
近年來,“國考熱”持續升溫。今年從職位表公布開始,網上就有了關于“最苦公務員”的議論,記者仔細查看這些職位表發現,許多職位被認為“苦”是因為備注有“節假日需要加班”、“需晚上值班”、“不提供宿舍”、“常出差”等說明。
稱其為“最苦”,源于許多人對公務員崗位“舒適和特權”的心理期待。網友“欣賞自己”說:“在很多人印象中,公務員是清閑、福利、特權的象征,考上公務員就等于端上‘金飯碗’,可以‘一杯清茶一包煙,一份報紙坐半天’。”
有網友認為,報考職位冷熱不均,原因一是認為進入“熱門”單位可以獲得更多“特權”,結交更多的人脈資源,家人辦事方便,還可以為以后“鋪路”;二是一些人對“灰色收入”有期待;三是在熱門單位有一種“居高臨下”優越感。
網友“奇怪的味道讓我暈”說:“很多人看到公務員就聯想到工作待遇穩定,有某些特權和‘灰色收入’,‘最苦’無非是看上去特權和‘灰色收入’少。”
追求“特權”源于“官本位”思想
對于熱門職位的追求不止體現在成年人身上。成都某小學曾舉行過一次虛擬招聘,小學生爭相競選“市長、局長”,入選者將體驗職位角色,如參加會議、演講等。不久前,有媒體報道武漢某小學競選班干部時,出現家長請客為孩子拉選票競爭“理想職位”的現象。
中國礦業大學大學教授,教育管理學博士生導師丁三青認為,這不僅是教育領域的問題,更反映了社會問題。“傳統中國是‘官本位’社會,自古有“學而優則仕”之說,‘當大官’是許多人追求的人生理想。直到今天,‘官本位’思想仍深扎根于中國人的心中,甚至影響著少年兒童。”
魯迅先生在《學界的三魂》曾這樣描述,中國人的官癮實在深。“那靈魂就在做官”。
為“官癮”降溫,讓公務員回歸“公仆”身份
專家指出,“苦”職位讓考生認識到公務員是一份苦差事,某種程度上也是在為“官癮”降溫。
網友“路易斯安娜”說:“公務員真正的身份應該是人民的公仆。接受嚴格的監督和考核,平衡權利義務,應該是職位設計之初遵守的基本規則。所謂‘苦職位’在一定程度上能幫助社會回歸對公務員本質的認識。”
執政為民,應從選拔公務員的源頭做起實行,把“最舒適”的崗位變成“最苦”的崗位,還原公務員服務國家、服務社會、服務公民的本質角色。
至于如何糾正“官本位”思想,有專家建議,應不斷調整和優化官員與其他職業之間的利益分配,引導社會形成執政為民、以民為本的理念。另一方面,應著力約束政府及其官員的權力,重視公共權力監督體系的構建,推進官員問責制度深入,加強公務員公仆意識的培養。
網友“花萼”也認為:“如何讓年輕人有冷靜的就業心態,不都去追捧公務員?一方面需要使社會不同崗位的人獲得同樣的尊重,縮小不同行業之間的待遇差別;另一方面也需要完善社會保障體制,構建公平公正的社會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