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5月14日,央視綜合頻道《魅力紀錄》欄目一連7天播出了一部關于美食的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并迅速在全國引發廣泛關注,被網友親切地稱為“魔幻美食片”。在紀錄片界,《舌尖上的中國》被稱為“新紀錄時代到來的標志性紀錄片”。與此同時,《舌尖》也讓很多地區的特色美食被更多人關注,給予了平凡人不平凡的生活。北京前門西草市街里在屋頂上種菜的張貴春、陜西省制作黃饃饃的黃國勝,隨著《舌尖》的熱播,他們也迅速走紅。如今,《舌尖》播出已經整整一年,他們的生活也和從前有了大不同。
而目前,《舌尖上的中國》第二部正在緊張的制作中,將在2014年春節期間與觀眾見面,不知到時,又將有多少普通人的生活會由此改變。
“瘋”在股市
A股金字火腿連漲四天
根據著名紀錄片學者張同道和胡智鋒主編的《中國紀錄片發展研究報告(2013)》中的數據顯示,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首輪播出的平均收視率達到0.5,收視率最高的第四集達到0.55,超出同時段的電視劇收視率。根據央視網的統計,截至2012年6月底,該片的網絡觀看次數達到了2000萬人次。
《舌尖》DVD上市一周之內,銷售1.6萬套,創造了紀錄片DVD銷售紀錄。紀錄片剛剛播出一個月,同名圖書訂單就已經突破80萬冊。
此外,《舌尖》開播之后5天,共有580萬人上淘寶找過特產零食,淘寶網的零食銷售大增,購買高峰轉移到了22點到24點。片中的毛豆腐搜索增長了48倍,而火腿銷量增長了80%。片中,金華火腿片段就是在A股的金字火腿公司拍攝的。受到片子的影響,前幾天還在下跌的金字火腿,在5月21日至24日連續上漲,其中23日更是大漲9.08%。
“瘋”在胡同
張貴春一天接待6家媒體
《舌尖》中,張貴春的屋頂菜園被安排在最后一集,張貴春說,“我那段是22日播的,播完了,23日媒體就都來了。也不知道他們是怎么找到我的地址的,去年整個一夏天,媒體采訪就沒停。”
張貴春的屋頂菜園,原來僅僅是北京臺一家媒體來拍攝,但是《舌尖》播出以后,全國的媒體都來了,甚至境外媒體都來了,“像BBC的、荷蘭的、日本的、德國的全都過來了。那國內的就不用說了,那會兒基本上是媒體就沒斷了。”
張貴春向記者說,最夸張的一次是一天同時有6家媒體一起在菜園里采訪拍攝,“那會兒也是《舌尖》剛播完,有一天6家媒體同時來了。有電視臺、報社,電視臺的得來拍我啊,報社得采訪我啊,我是一邊說著,還得一邊拍。我這邊說兩句,然后就趕緊跑去那邊說兩句。那一天給我忙活的。”
“瘋”在舌尖
陜北老漢30萬代言“饃”
在《舌尖》播出后,第二集中制作黃饃饃的陜北老漢黃國盛,迅速被北京一家經營西北菜的餐飲企業西貝西北菜發現,帶到北京,為他們代言,而代言費達到30萬元。
西貝的品牌總監馬燕告訴記者,這個30萬元,是黃國盛30年才能掙到的,對于他來說,是極大地改善了他的物質生活。黃國盛是陜西省綏德縣人,在他所生活的地方依然非常貧困,很多人還會吃了上頓沒下頓,而黃國盛比較勤奮,才可以不餓肚子。“老黃特別勤儉,原來每天上頓面條,下頓面條,都不舍得吃黃饃饃,因為黃饃饃1塊錢1個,一頓吃五個就是5塊錢,但是如果吃面條,1塊錢就可以吃飽。”而現在黃國盛的生活改善了,也舍得吃肉了,“肉多貴啊,原來黃師傅根本不舍得吃,現在也能每頓飯吃點肉了。”(晨報記者解辰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