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丹麥中學生實驗稱WiFi輻射影響水芹種子發芽,記者采訪專家發現該實驗并不嚴謹,WiFi正常使用不必擔心輻射。
一段時間來,輻射引起人們關注。除WiFi外,看電視、用微波爐,會不會輻射過量?打印機、電腦輻射,會不會影響胎兒發育?電信信號發射基站建在居民樓附近,輻射大嗎?這些物品對健康是否有害?記者繼續調查,采訪了內地和香港多名專家學者。
生活中的輻射有哪些?
包括電離輻射和非電離輻射,生活中經常接觸的是非電離輻射
“生活中的輻射無處不在,要明白輻射有沒有危害,先要知道,輻射分為電離輻射和非電離輻射。”香港城市大學電子工程系梁世榮副教授介紹,輻射所衍生的能量取決于頻率的高低,頻率越高能量越大。電離輻射的能量可使原子和分子電離化,而低能量的非電離輻射則不會。
達爾問環境研究所所長赫曉霞博士介紹,從廣義來講,輻射指的是能量在空間傳播的過程。電離輻射包括核輻射、X射線、中子輻射等,危害較大;非電離輻射包括紫外線、可見光、手機、電腦、高壓線、變電站、手機基站、電視廣播等產生的電磁場,危害性較弱。人們通常所說的“電磁輻射”屬于非電離輻射。
赫曉霞說,公眾有時將“電磁輻射”與“電離輻射”混淆,產生認識誤區,并帶來了一定的恐慌。
據中國移動湖北公司網絡部專家石濤勇和武漢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副教授郭立平介紹,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的為非電離輻射,主要包括:手機、電腦、無線路由器、無繩電話、微波爐、浴霸、冰箱、電磁爐、電熱毯、電吹風、打印機、復印機、高鐵、電網基站、通訊基站、高壓電塔等。人們就醫時接觸到的CT、X光、胸透等,屬于電離輻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