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
商販要么交錢
要么斗狠
記者在臨武縣城鄉走訪發現,在當地,農民在縣城銷售農副產品引發的矛盾由來已久。為緩解矛盾,當地政府也采取了一些“柔性”措施來化解。但沖突依然激化,其間很多問題耐人尋味。
走訪中,一些瓜農反映,縣城只有兩個農貿市場,攤位費很貴。為了節省成本,農民要銷售自產農副產品只能到街頭擺攤叫賣。記者來到臨武縣農貿市場看到,幾乎沒有賣西瓜的門店和攤位。一些經營戶告訴記者,一個四五平方米的門店,一年的費用就是五六千元。
幾年前,一位農民拎著自家種的小菜找到縣委負責人,反映在縣城被城管趕來趕去,沒地方賣。
根據農民的這些實際情況,后來,臨武縣針對農民自產自銷行為,專門在位于鬧市區的臨武大道邊劃出一片區域供農民銷售自產農副產品,不收任何費用,還提供衛生清掃等公共服務。
然而,這一民生工程依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農民銷售農副產品的問題,其矛盾主要表現在農民與城管之間。
“政府只劃出了一點點區域供農民銷售農副產品,遠遠不夠,爭搶很激烈。有的商販凌晨去拉個繩子占了地方,周邊農民早上趕來的時候,往往就沒有地方。”有群眾說,“還有一些農民覺得,人多的地方好賣,不愿意待在政府劃定的區域,就跟城管打‘游擊’。”
在這樣的情況下,城管執法往往有一定“回旋余地”。走訪中,城管收錢,瓜農交錢后就能相對自由擺攤,是民間反映比較普遍的一個問題。有位瓜農告訴記者:“平時一周收100元,趕上節假日3天收100元。”另一位瓜農說,他被城管抓過一次,但沒有交錢,“我抓住城管的衣服,只要你狠,城管也就怕了你。”
要么交錢,要么斗狠。小販與城管間,潛藏著某種現場“區別執法”的公共管理背景,這種“天然”的矛盾很難消除,二者的怨恨,隨時會成為沖突的導火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