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關注兩方面的因素:一是南美大豆在上市期可能面臨季節性低點壓力;二是國儲剩余的600萬噸大豆需要繼續輪庫。這兩個因素若出現,將會對大豆形成短期的調整壓力。
當前處于2012/2013年度較為敏感的關鍵時點,一是南美即將全面進入收割期,去年12月份由干旱引發的減產預期將有定論;二是北半球種植面積是否繼續減少也將隨著3月底種植意向數據和6月底種植調查數據得到體現。焦點因素切換以及集中供應期極易給市場帶來較大壓力。筆者認為,大豆季節性調整將出現,但連續減產決定今年大豆大方向仍是上漲。
進口需求強勁,大豆趨漲
油脂消費仍有增長空間。1997年至2006年10年間,我國油脂消費年均增長率為9.57%,人均消費量由不足10公斤增加到近18公斤。而近6年,消費增速顯著放緩,年均增長5.71%,人均消費量達到近22公斤。預計3年后人均消費量將達到全球發達經濟體的平均25公斤水平,趨于飽和。但是油脂消費結構將會持續發生改變,未來3―5年內國內大豆油占比將由目前的40%上升到50%左右。以此推算中國2012/2013、2013/2014、2014/2015年度豆油消費量分別為1410萬噸、1530萬噸、1600萬噸,除去直接進口豆油240萬噸(約合1250萬噸大豆),國內豆油壓榨需求折豆分別為6170萬噸、6800萬噸、7500萬噸,年均增加600萬噸左右。由此可知,雖然我國油脂總消費量在3200萬噸水平上可能會達到相對飽和,但豆油消費總量仍有增加空間,這一點將決定中國對豆油消費的需求仍有較大增長空間。
豆粕消費將決定大豆壓榨需求量。我國人口眾多,肉類消費雖然逐年都有顯著增長,但人均消費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較大差距。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0年我國人均豬牛羊肉占用量為45.79公斤,而同期歐美國家則在90公斤以上。養殖規模擴大需要消費更多的植物蛋白。從1997/1998年度至2011/2012年度的15年間,中國蛋白消費總量翻了3倍,達到6400萬噸左右,而豆粕作為主要的蛋白飼料來源,同期消費總量翻了4.3倍,年均消費增速達到11.41%,其占所有蛋白消費總量的比例從51%上升到了74%。
對豆粕消費需求高速增長已經成為中國大豆壓榨需求的最主要推動因素。從人均肉類消費量來看,未來我國的豆粕需求仍有較大上漲空間。保守估計,未來3年我國豆粕需求年均增速將達到6%―8%,分別為5200、5800、6400萬噸,折豆約為6600、7330、8100萬噸左右。
供需偏緊未來三年成為常態
預計從今年開始國產大豆將全面退出壓榨市場,保守估計中國壓榨用油豆將全部依賴于進口,對外依賴度必將進一步提高。就全球的供應能力而言,能否滿足中國每年500萬噸―800萬噸的進口增量需求將成為影響全球供需格局的最主要因素
供應方面,美國產量變化空間不大,預計維持在8500萬噸―9000萬噸。按近年的趨勢來看,巴西大豆年增量在5%左右,約300萬噸,阿根廷地區大豆年增量在7%左右,約350萬噸。但由于美國和阿根廷出口比例穩定,巴西有小幅增長,估算每年三大供應國真正用于大豆出口的增量不會超過200萬噸。這其中還并不包括由于比價或天氣因素導致的減產因素出現。
供應偏緊未來3年內將為常態,中國供應缺口每年約在500萬噸―600萬噸。因此,長期來看,豆類品種受油粕需求的穩定增長,以及對外依賴的增強,預計3―5年內大豆仍將保持上漲格局。
美國連續減產的可能性大
南美本季減產大局已定。綜合近期各機構的預測數據,筆者認為,隨著巴西已經進入收割,減產更為確定。而阿根廷受惠1―2月的降雨,產量預計不宜過于悲觀。兩國相加減產幅度應在300萬噸左右。
目前的主要農產品比價關系并不利于美國下季的大豆種植,尤其是在美國可用耕地趨于飽和的情況下。由于近期大豆價格有所回暖,比價關系小幅回升,加之2012/2013年度美豆出口預售情形良好,預計會抵消部分比價大幅回落的消極影響。保守估計,今年美國大豆種植意向面積減少在200萬英畝,以去年41.34蒲/英畝單產估計,總產應減少在225萬噸以上。
關注短期調整壓力
我國大豆中長期供需格局偏緊,這決定了大豆大方向看漲。當然就近期情形看,需關注兩方面的因素:一是南美上市期的季節性低點壓力;二是國儲剩余的600萬噸大豆需要繼續輪庫。若這兩個因素出現,將會對大豆形成短期的調整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