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三輪東海問題磋商中,日本外務省亞大局局長佐佐江賢一郎(左)與另一日本官員進行交談
環球在線消息:5月15日,日本共同社在題為《日本考慮接受共同開發東海北部海域》的報道中說,日本政府日前開始商討將于近日在東京舉行的新一輪磋商中,考慮接受中國提出的東海北部海域共同開發方案,并要求中國提供這一海域的詳細情況。就在兩個月前,日本外相麻生太郎對于中國共同開發建議的答復是:“這是個不值得一談的建議。”顯然,日本政府內部在中日東海爭端問題上的態度并不統一,那么,日本國內對于東海爭端到底是怎么看的?普通日本民眾對于東海爭端的實際情況又了解多少?
·新一輪磋商不會出現轉機
據日本《朝日新聞》報道,中日第五輪東海問題磋商將于5月18日在東京舉行。中國外交部亞洲司司長胡正躍,日本外務省亞洲大洋洲局局長佐佐江賢一郎、經濟產業省資源能源廳長官小平信因等有關人士將參加這次磋商。
據報道,日本方面決定在這次磋商中要求中國方面詳細介紹今年3月在北京舉行的第四輪磋商中提出的共同開發方案的具體內容,然后再根據情況闡述自己的“原則立場”。日本外務省的消息靈通人士稱,此次磋商中日本政府“不會有新的方案”,磋商很有可能停留于雙方就原有方案作細節性說明而已。
在上輪磋商中,中國方面提出了在釣魚島附近和東海北部兩個海域進行共同開發的建議,但方案并沒有涉及具體的海域位置。當時,日本政府的一些持強硬立場的官員主張全面拒絕中國,除外相麻生太郎之外,日本官房長官安倍晉三也表示,無法接受中方的新建議。但日本也有官員主張政府應考慮中方的新建議。佐佐江賢一郎對記者發表談話表示,中方提出了共同開發的新方案,日方將把這個方案帶回國內好好研究,日方將在下輪磋商中表明自己的立場。佐佐江賢一郎還說,中國方面表示出了通過合作取得進展的姿態。
現在看來,日本政府的態度正逐漸變得清晰,那就是“考慮接受共同開發東海北部海域,拒絕接受共同開發釣魚島附近海域。日本政府有關人士稱,日本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釣魚島附近海域的共同開發涉及“日本固有領土尖閣列島(中國稱釣魚島)”,日本將“明確表示拒絕”;而東海北部的共同開發海域可能跨越日方聲稱的“中間線”。這樣看來,日本能否在新一輪磋商中采取積極、真誠的態度,還是很令人擔心的。
日本共同社報道說,東海北部海域以前日本與韓國也進行過共同調查,在該海域附近并未發現資源,有分析認為中國真正想共同開發的是南部海域。因此,日本若只回應中方的北部海域的共同開發,恐怕很難得到中方的認同。因此目前日中雙方似乎還無法找到妥協點。
·東海問題在日本從來沒有降過溫
東海在日本被稱為“東支那海”,日本的一本百科全書是這樣介紹東海的:“東支那海與日本海鄰接、位于九州西部以及琉球列島的西北側,朝鮮半島以及黃海的南方,中國大陸的東方,臺灣島的北方。在日本有人指責日語的‘東支那海’帶有歧視色彩。為此,他們提議日語應該使用‘東中國海’來代替‘東支那海’。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前一直使用‘東支那海’。戰后一段時間曾經使用過‘東中國海’,但是目前,日本外務省的正式文件上還都使用‘東支那海’。”在許多書中,都能看到有關東海資源豐富、戰略位置重要的介紹。
近幾年,由于媒體大量報道東海問題,東海在日本的知名度越來越高,日本人只要提起日中關系,東海爭端必居其中。去年日本防衛廳拋出一份“防衛警備計劃”,明確將中國列為“可能性較小的入侵國家”,它還設想了中國可能“入侵日本”的幾種情況:一是在兩國東海爭端惡化,二是日本隨同美國卷入臺海爭端。無論是哪種情況,中日沖突的地方是東海。
中日東海爭端最早由《東京新聞》炒作出來,2004年5月27日,日本《東京新聞》記者和日本杏林大學教授平松茂雄乘坐飛機對我國東海天然氣開采設施的建設情況進行所謂“調查”。次日,《東京新聞》連續刊出了《中國在日中邊界海域建設天然氣開采設施》、《日中兩國間新的懸案》等報道和述評,指責“中國在向東海擴張”、“中國企圖獨占東海海底資源”。
這些報道經數百家網站轉載后被迅速炒熱,挑起了一些日本民眾的民族主義情緒。有的媒體開始批評日本政府“反應遲鈍”、“有損國家利益”,不少人還給相關部門發去抗議信。后來,有更多的政客和右翼勢力也參與進來,事件開始逐步升級。一位日本朋友告訴記者,事實上,東海爭端從那之后,就一直沒有降過溫,日中之間圍繞著東海的任何一點舉動都會引來眾多媒體的大量報道和評論,電視臺也會請來各色專家發表見解并進行討論。
由于媒體的大量報道,普通日本人對東海爭端都能說上一二。筆者的一位主要寫各種游記、隨筆的作家朋友,平常對政治并不十分關心,可是在談到東海問題時也顯得十分了解情況,包括日本主張的等距“中間線”原則,中國提出的大陸架延伸原則等都知道,他說最擔心日中會因此發生戰爭。
某電視臺制作人也和記者探討過東海問題。當然他作為日本人有自己的觀點,總是跟記者會強調中國的“不是”,說中國雖然沒有越過日本稱的“中間線”開采油氣,但天外天油氣田離日本主張的“中間線”只有4公里,春曉油氣田離“中間線”不到1.5公里。他還認為日中應該在國際范圍內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單純靠兩國之間對話估計不會有解決辦法。
·日本存在合作與對抗兩種主張
雖然除了個別情況之外,幾乎所有的媒體和國民都是站在日本政府的立場上,支持日本政府提出的“中間線”,但日本媒體、政治人物以及國民之間在采取何種方式處理和解決爭端的問題上,有著不同的主張和意見,反映出日本國內存在著是進行合作還是實施對抗的兩種根本不同的路線,從這個角度說,日本國內不存在某種一邊倒的聲音。
《朝日新聞》和《產經新聞》是日本傳媒中的這兩種不同主張的代表。《朝日新聞》強調應該冷靜、通過磋商解決存在的爭端,不要因此惡化本來已經十分嚴峻的兩國關系。而《產經新聞》則主張采取對抗措施,盡快安排日本的石油開采企業在“中間線”日方一側進行試開采。就在前不久,《產經新聞》還發表社論稱,“中國為了支配南海,連續在南沙、西沙群島建立了軍事設施,造成既成事實”。“中國的下一個目標就是東海了”,“為此,日本要根據中國軍力制定出有效的海洋戰略,加強情報的搜集”。“作為對抗措施,日本不能怠慢開發屬于日本部分的東海資源”。
在日本政府內部也同樣存在著兩種不同的主張。既有部分人主張東海石油天然氣開發等問題上對中國持絕不妥協的強硬態度,也有官員主張通過艱難的政治談判、誠摯地磋商來解決兩國之間存在的各種問題。
日本外相麻生太郎、前經濟產業大臣中川昭一等人是主張采取對抗措施的代表人物。在3月份的北京磋商結束之后,麻生太郎在眾議院外務委員會上回答議員提問時強調,如果中國在“東海有爭議的海域開始實際開采”,日本將研究采取對抗措施。但麻生的主張遭到日本主管資源能源開發事業的經濟產業大臣二階俊博等人的反對。二階俊博曾在富士電視臺的新聞節目中強調,“作為外相應該十分慎重地處理東海油氣田爭端問題,如果外相喜歡采用強硬的方式,那么他就去中國說硬話好了”。二階還強調,負責政治事務的人士必須讓日中兩國坐到談判桌上來才是最重要的。日本政府內部還有人認為,以中國方面提出的共同開發方案為基礎,再進行談判,“促使中國做出一些讓步”,最終實施共同開發東海石油天然氣并不是不可能的。(來源:環球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