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8月30日,決定日本政權歸屬的眾院大選開始投票。民主黨力主“國民主權”,探索“政權變革”,順應民愿,廣得民心,但其奪權之路仍潛伏三大險情。
一是產業選票流向不明。在日本政界,產業團體歷來是政黨政治的關鍵支持力量。尤其是,戰后自民黨長期執政,與產業界結下了“血肉粘連關系”,形成了“財富與權力紐帶”,被視為“日本經濟高速增長,但社會穩而不亂的機制默契”。
盡管冷戰結束后,自民黨一度丟失了單獨執政優勢,產業也迎來了全球競爭新局面,政治與產業關系重組,但并未根絕“財富與權力的粘連”。面對大選,各黨依然格外關注產業界動向。如早在5月,時任自民黨選舉對策委員長古賀誠,就親臨日本汽車業首腦“政策懇親會”,用“環保車減稅”,換取政權支持;宣布解散眾院后,麻生更是親自竄訪各主要團體,尋求支持。
但民主黨則公開主張“禁止企業提供政治獻金”,并聲稱執政后要削減“浪費型財政支出”,引起業界高度疑慮。日本土木工業協會會長認為削減政府公共開支,意味著建筑業沒活干;而日本最大的業界團體“經團聯”的“政治對策委員長”、昭和電工總裁大橋光夫在接受《日本經濟新聞》采訪時稱,民主黨“僅僅為選舉而裝點門面,拿不出財政重建、削減債務的方法”,“不利于增強日本國家實力”。針對政治獻金問題,大橋稱給自民黨提供資金,是因為“贊賞其強化日本經濟增長力和產業國際競爭力的政策”。“政治運營需要資金,民主黨如果從最大的支持者‘工會聯合會’募集會費,那么將不得不考慮工會的意愿,這是危險的”。金融危機后,產業全球競爭激烈,民主黨能否拿出確保日本產業國際競爭力的政策,恐將關乎日本產業選票的流向。
二是行政官僚取向未知。8月15日,《日本經濟新聞》發布了以國家公務員為對象的問卷調查(處局級干部、有效回答133人)。結果顯示,支持自民黨的占47.4%,支持民主黨的僅占13.5%。而對民主黨的“財政重建方法”不滿的占70%,對其經濟增長戰略不滿的占40%,對其“稅制改革”不滿的占30%。官僚對民主黨的“財政”、“政策”和“改革”,充滿“不安”和“警戒”。
關于選后的政權組織形式,29.3%的人支持“自民、民主聯合政權”,21.1%的人支持延續“自民·公明聯合”。只有11.3%的人支持“民主黨單獨執政”,體現了對中長期穩定政權的期待。關于民主黨主張要派100名國會議員進駐國家機關,47.4%的人不支持,認為這“不利于從中長期角度形成政策”。而針對高級公務員提前退休到原管轄的機構任職的“下凡制度”改革,57.1%的人反對民主黨的“全民禁止”,認為這將“打擊公務員的士氣”,“不利于聚攬優秀人才”。
對此,曾擔任小泉和安倍兩屆政府經濟財政政策擔當相、現任政策研究院大學教授大田弘子認為,以往的“政治主導”和“官僚主導”是“互為表里的關系”,官僚是基于與執政黨有能議員的互信制定政策的。面對世界巨變,日本需要能提出國家未來選項的官僚。“政治”的作用在于煥發官僚的能力。
三是日本的盟友美國按捺不住,動作頻頻。8月13日,《日本經濟新聞》刊登連載文章“政權前夜”——“對美的理想與灰色——‘現實路線’的現實”。其中的描述耐人尋味。7月27日,被稱為布什政府安全政策中樞的麥克格林,拿到民主黨的選舉政綱后,用食指逐行仔細閱讀,當讀到關于美軍重組、在日美軍基地調整時,“手指停住了”,自語道“原來如此,是這一部分呀”。
當日,日本外務省官員立即與之聯系,微妙地說,民主黨“有可能修改以往政策”。“修改哪里,真的修改了美軍重組,對日美同盟將是頭疼的種子”。“至少要遵守兩國政府協議”。外務官員稱“問題是如何認識威脅”,美國怎樣預想事態。8月7日,美軍第七艦隊的宙斯盾悄然駛入山形縣酒田北港。而兩周前,另一艘宙斯盾也進入了平時只有豪華客輪的橫濱港。今年以來,小樽、多博、青森、大阪南港等地方民港都被列入了“友好親善”之列。
對此,一度煞費苦心修復“日美關系”的前首相福田康夫也擔心,“這將導致日美同盟的崩潰”,“美國國會不會沉默的”。美國著名的日本近代史學家、麻省理工大學教授約翰·達沃認為,“如果日本抱著和平愿望,參與全球事務,在應該反對的問題上,對美國提出反對意見,我們是希望的”。“但問題是,現在的日本,還讓我們看不到這種展望”。
(作者:劉軍紅 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