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31日,對于美國人和伊拉克人而言,都是值得紀念的一天:按照奧巴馬去年制定的時間表,從這一天起,駐伊美軍正式宣布結束在伊拉克的作戰任務,并將安保任務移交給伊拉克安全部隊,駐伊美軍人數降至5萬以下,并于明年底前全部完成撤軍。
包括不少美國評論者都認為,美國從伊拉克撤軍,是“體面地承認失敗”,當初布什用事后證明莫須有的“薩達姆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罪名發動戰爭,只用幾十天時間便摧枯拉朽般推翻薩達姆政權,美軍傷亡僅138人,布什在航母甲板上宣稱“戰爭已經結束”的自得話語,至今人們記憶猶新。然而讓人始料未及的是,薩達姆的垮臺并不意味著伊拉克戰事的結束,戰后伊拉克出現教派對抗、政權真空的亂局,原本在薩達姆時代被嚴厲打壓的“基地”武裝趁機滲透,伊拉克國內一度陷入無政府狀態,治安惡化,恐怖事件頻仍。
美國當初用兵的初衷是在伊拉克扶植一個翻版美國模式的“模板政府”,并獲得一個牢固的戰略立足點,但這一目標顯然離實現尚很遙遠——3月就結束的大選,因伊拉克各派始終達不成妥協方案,如今已過去半年之遙,新政府仍未組成;盡管美國仍留下近5萬軍隊,并將啟動“新曙光”計劃,幫助伊拉克軍隊提升維護治安能力,但對于此,伊拉克軍方和美國軍方均不敢樂觀。伊拉克總參謀長稱,伊拉克軍要到2020年后才具備獨立確保本國治安的能力,而美國退役將軍麥卡弗雷則質疑,一旦伊拉克重新陷入大規模內戰,美軍是否回歸?如果不回去等于認輸,如果回去,在政治上、軍事上無疑都是很不劃算的失分行為。
在伊拉克7年,美軍戰死4417人,受傷或心理受創者多達3.2萬人,耗費軍費7630億美元,超過朝鮮、越南戰爭的費用。近年來美國深陷經濟衰退,對維持伊拉克戰局越來越感到吃力,國內反戰情緒也明顯提升。作為當初為數不多投票反對在伊拉克用兵的參議員,作為靠“反布什主義”起家的奧巴馬,結束伊拉克戰爭、讓士兵回家,既是兌現競選承諾,也是意在11月中期選舉的布局。對奧巴馬而言,伊拉克戰爭是布什的戰爭,就算認輸,輸家也是布什,而不是奧巴馬和他的現政府,或許反可以提升一下國內的支持率。
與7年前相比,美國在中東的介入更深,立足點更多,但影響力反倒還不如當初,對以色列的控制不力,在巴以和談上乏善可陳,對伊朗的態度進退維谷,這些不能不說都或多或少和伊拉克戰爭有關。兩伊原本保持著中東的平衡均勢,薩達姆的垮臺,讓伊朗少了一個羈絆,影響力大增,原本在這一地區不成氣候的“基地”組織也一度猖獗,這些,都是美國在戰爭中所失去的。
但正如德國之聲電臺評論所稱的,如果不能給出一點哪怕象征性的勝利理由,奧巴馬是絕不敢宣布撤軍的,美國的7年用兵,也并非毫無所得。
薩達姆的垮臺雖然不意味著伊拉克抵抗的結束,卻意味著美國在中東終于獲得一個可以立足、又無需過多顧忌繁文縟節的基點。盡管美軍即將撤軍,但負責訓練和執行特殊任務的軍人和小分隊仍會長期留駐,美國的影響力、代理人還會多少發揮作用,這些都是美國自二戰后夢寐以求,卻直到伊拉克戰爭后才實現的。許多評論家都指出,不論怎樣高喊撤軍,美國并不會完全放棄在伊拉克的軍事存在。
盡管伊拉克仍然有暴力、恐怖活動和自殺襲擊,但比起幾年前已明顯好轉,處于伊拉克戰爭開始以來治安最好的時期?,F已調職阿富汗的前美軍中央司令部司令彼得雷烏斯當初在伊拉克推行“拯救計劃”,在一定程度上安撫了什葉派和遜尼派間的仇殺,孤立了原本就是“外來戶”的“基地”勢力,讓北方庫爾德人同意留在伊拉克版圖內。這些成果雖然有限,卻一定會被奧巴馬及其政府大加宣揚,作為“凱旋”的憑證,以及對抗指責的政治資本。
未來會怎樣?目前還很難說,伊拉克國內各勢力雖然暫時相安無事,但6個月組建不成新政府本身,已表明“團結”是有限的,一旦美國保護罩撤除,它們間的矛盾會否激化并發展到內戰、分裂的地步,只能拭目以待。奧巴馬的“凱旋”能否說服情緒不佳的美國選民買帳,同樣要等到11月投票后才見分曉。
薩達姆被推翻后,美國占領當局曾設計了一面藍色的伊拉克新國旗,試圖用以取代紅白黑三色、并有薩達姆手書“真主偉大”字樣的舊國旗,結果遭到強烈抵制,最終不了了之,國旗顏色圖案照舊,只是把薩達姆手書改成印刷體。未來的伊拉克政府恐怕也將是這樣一個折衷體——既不是如藍色旗幟那般“全盤美國化”,也不會像舊伊拉克國旗那樣,回歸薩達姆的字體。
(作者:中國日報網特約評論員 陶短房 編輯:婧遠)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