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怡人综合网站,国产性夜夜春夜夜爽,久久97AV综合,国产色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周邊·亞太|北美·歐洲|中東·中亞|非洲·拉美|中外關系|國際組織|時政專題|
  精彩推薦 法媒曝光43歲布呂尼懷孕 薩科齊選前又要當爹|英皇家衛兵罵準王妃是母牛被逐出婚禮儀仗隊|塔利班5個月挖通至監獄地道 數百囚犯越獄|
時政>周邊亞太>其它
世衛專家:中國剖腹產率世界最高
2011-04-26 09:27:02      來源:中國日報網

    打印文章 發送給好友
  分享按鈕


家住北京的李女士還有2個月就要生了,對于選擇剖腹產還是順產有些舉棋不定。4月24日,她挺著肚子來到“分娩與母乳喂養——一生健康的基石”研討會暨公益講座的現場,想要從專家那里得到一個答案。

世界衛生組織駐華代表處婦幼衛生專家謝若博(Robert Scherpbier)博士說:“在中國,大概有46%的孕婦接受了剖腹產,這個比率是世界上最高的。在北京的某些醫院,剖腹產率甚至達到了90%,這大大高于世衛組織的建議比率,出于醫療需要的剖腹產率應該維持在15%左右?!?/p>

根據英國著名醫學雜志《柳葉刀》2010年的數據,中國25%的剖腹產并不是出于醫療需要,是可以避免的,即每年500萬例的剖腹產其實可以自然分娩的。

國際知名產科專家米歇爾?奧當博士是倫敦基礎期健康研究中心的創始人,他還發表了醫學界第一篇關于使用分娩池的論著。 奧當博士說:“我們出生的方式對我們今后的生活都會帶來影響。自然分娩不僅對于母親的泌乳反射、母乳的質量以及母乳喂養的時長有正面的影響,而且它所分泌的催產素是愛的荷爾蒙,也將會對孩子的行為和性格有長期的影響。”

“如果單純地把降低剖腹產率作為唯一目標,那么將可能進入另一個誤區,不僅無助于減少孕婦生產的疼痛,反而會導致更多止痛藥物的使用。關鍵是要了解孕婦最基本的需求。現在的評估體系太老了,還是幾十年前的,應該納入新的指標,比如生產對孕婦和孩子的中期影響?!?/p>

“孕婦生產的時候需要一個相對私密的,讓她有安全感的空間,不被打擾,也不被他人注視。她們還需要一個安靜幽暗的環境。生產是一種本能,語言和燈光會刺激大腦皮層的活動,進而加速腎上腺素的分泌,抑制催產素的合成,增加生產的難度和痛苦。陪伴孕婦生產的最好是一個沉著有經驗的母性角色?!?/p>

國際母乳會輔導員周宗蓓說:“許多專家并不建議父親看著妻子生產。有數據表明經歷過生育現場的男性會在孩子出生后的一段時間內患上產后憂郁癥。與患產后憂郁癥的女性不同,他們的產后憂郁癥是隱性的。他們不會哭,但是會有突然的性情或習慣的轉變,比如本來不抽煙的突然開始抽煙了。有的還伴有身體的部分疼痛,比如腰背的疼痛。”

目前,中國醫院剖腹產的費用大大高于自然分娩。前者一般需要5000至6000元,而后者往往在1000元左右。產后在醫院護理的時間剖腹產也要長于順產,前者大約2周,后者1周。而醫院的床位費每個醫院不同的檔次收費標準不同,少的也要7百元左右。

北京婦產醫院原院長陳寶英教授說:“推廣自然分娩,降低剖腹產率并不是完全靠醫護人員就能做到的。這需要得到衛生行政機關領導的理解并得到他們的認可。”

北京安太婦產醫院陳鳳林院長是自然分娩的擁護者。在他的醫院,剖腹產和順產收費標準一樣,而且如果孕婦是順產,那么醫護人員還有獎金,反之則沒有。

中華預防醫學會兒童保健分會戴耀華主任委員說:“兩會上有代表提出將產假延長到6個月,這也會有助于孕婦選擇自然分娩?!蹦壳岸鄶祮挝恢挥?個月的產假,而如果是剖腹產的話,那么產假可以延長2至4周。

中國宋慶齡基金會培訓交流中心交流部部長魏燕說:“我們一直關注婦女和兒童的健康福利事業,希望通過舉辦這次活動讓更多的人關注科學分娩和母乳喂養?!?/p>

(來源:中國日報記者 張菁 編輯:陳笛)


新聞熱搜
 
商訊
視覺
博客
威廉王子愛情開始的地方
英國威廉王子和他的未婚妻凱特相遇、相知、相愛的的地方:安靜、美麗的小城圣安德魯斯。 >> 詳細

論壇
世上十大最干凈的國度
充滿污染與喧囂的世界,總有幾個國度能逃離俗世的侵蝕,其純凈與美麗如此彌足珍貴 >> 詳細

財經
點擊排行
 
 
英語點津
網站地圖                  
國際 要聞 深度 亞太 北美 中東 拉美 中外關系 國際組織 海外看中國
評論 本網視點 國際時評 中國觀察 財經評論 網友熱議 影視書評 聲音 漫畫 外交講壇
財經 國際財經 中國經濟 分析評論 股市基金 房產動態 經濟數據 消費旅游 理財保險 資訊搶鮮報
博覽 奇聞奇觀 科學探索 歷史揭秘 勁爆丑聞 名人軼事 精彩熱圖 幽默 本周推薦  
音畫 環球瞭望 社會百態 娛樂時尚 圖吧博客 論壇精選 軍事天地 時事熱點 圖片專題  
軍事 軍事廣角 即時消息 裝備圖集 中國國防 國際防務 軍事評論 專欄    
  臺海風情 臺海熱點 臺灣旅游 臺海局勢 走進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