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綠樹成蔭、美輪美奐的白人聚集區,到塵土飛揚、窮山惡水的維拉卡茲街,記者仿佛在看一部穿越題材的電影。電影的主角,從白人富翁變成了黑人。記者冒著被搶的危險探訪索韋托,就是為了追尋著那個偉大的名字———曼德拉。
曼德拉故居,是一個占地不過60平方米左右的小院子,門票60蘭特(約合人民幣55元)。這里濃縮了曼德拉的一生,對研究曼德拉本人乃至整個南非社會的演變,都非常有價值。在進門不遠處的“時光墻”上,每個部分都有一塊特別的金磚,記錄著曼德拉在這間房子里面留下的重要瞬間,如同走進一段沉重的黑人奮斗史。正中央大寫的“FREEDOM(自由)”這個單詞,是曼德拉為之畢生奮斗的目標。進入房間,小小的臥室、書房里,放著曼德拉的書籍、照片、喜歡的藝術品等,陽光照進來,給屋子增添了暖暖的色彩。
雖然對曼德拉的坎坷一生早有耳聞,但在黑人導游低沉的嗓音中,我們再次重溫了這個老人的傳奇一生———1918年出生的曼德拉,向來以追求民主為目標,為此甚至放棄了成為酋長繼承人的資格,“決不愿以酋長身份統治一個受壓迫的部族”,而要“以一個戰士的名義投身于民族解放事業”。哪怕1962年被判入獄、1964年被處以終身監禁,也從未動搖過曼德拉的理想。黑人導游介紹:“他是一個值得尊敬的人,不僅是因為他的成就,同樣因為他的堅持。”獄中27年,讓曼德拉從“憤青”,變成了一個性情溫和的人。在回憶錄中,曼德拉如此寫道:“即使是在監獄那些最冷酷無情的日子,我也會從獄警身上看到若隱若現的人性,可能僅僅是一秒鐘,但它卻足以使我恢復信心并堅持下去。
正是如此,曼德拉萌生了改變南非的想法,在他看來,壓迫者和被壓迫者一樣需要獲得解放,種族主義者同樣也是囚徒,他們“被偏見和短視的鐵柵囚禁著”。
他讓南非走向民主
歷史性的時刻,是1990年2月11日,那一天,曼德拉重獲自由。隨后的數年,在他的感召下,獲得自由的黑人放下了指向白人的武器,失去特權的白人信服地低下了高傲的頭顱。整個南非,從此從專制走向民主,真正實現了“人人平等”。
從統治者到一般人,白人們會不會存在很大的心理落差?在南非的這幾天,多名接受記者采訪的白人大都表達了這樣的觀點:“從個人方面說,我們的生活沒有以前那么好,肯定有些不滿。不過從整個國家的角度講,社會在進步,所有人的生活質量都提高了,我們能夠理解并接受。因為從長遠來看,這對我們是有好處的。”
當然,作為最大受益人,黑人們對曼德拉自然是感恩戴德:“他是我們的英雄,是我們最愛戴的人,他讓我們獲得了更好的生活。”無論在索韋托的貧民區,還是桑頓的富人區,黑人們均發自內心地愛戴。祝福著曼德拉,正是因為這位90多歲的老人,讓他們的命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曼德拉的魅力,源自他傳奇的經歷,源自他對信仰的堅守,更源自他博大的胸襟。超越種族、黨派和普通人性的寬恕,幫助許許多多南非人從仇恨的枷鎖中解脫,使自由的含義得到升華。十幾年來,南非黑人與白人和平相處,國民經濟強勁增長,國家地位穩步上升。“仁愛和寬恕是打開南非未來之門的鑰匙,仇恨只能讓南非繼續墮落。”這是曼德拉的名言,也是他的處世之道。
(來源:重慶晨報 編輯;黨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