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種種跡象已經表明,自己就是最后一家涉事企業,雅培公司何不大大方方地公布真相,迅速采取行動以挽回損失?一紙保密協議,包不住“毒奶粉”的火。企業只有堅守與消費者達成的無形契約,才能在商業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雅培”。8月6日深夜,記者向恒天然集團追問唯一一家因要求保密而未曝光的客戶是誰,該公司公關負責人通過短信回復,內容只有上述兩個字。(8月7日《中國證券報》)
新西蘭乳業巨頭恒天然集團“毒奶粉”風波,從8月2日開始席卷國內 ,至今仍未平息。然而,就在政府部門、被曝光的乳品企業聯手召回問題產品之際,最后一家涉事企業卻遲遲未浮出水面。按照恒天然的說法,遲遲不公布該企業的名字,是因為對方根據雙方簽署的保密協議,要求其三緘其口。8月6日,面對記者的追問,恒天然終于交代了。
如果不是雅培,還能有誰?8月5日,恒天然首席執行官西奧·史畢根斯明確表示:18噸受污染的濃縮乳清蛋白在澳大利亞的工廠被用來生產基粉,而基粉的銷售客戶則是達能集團和雅培公司。隨后,雅培公司發表聲明,稱“雅培供應中國市場的所有產品均未使用受污染的乳清蛋白”,但是“為了顧客的最大利益”,決定預防性回收一部分產品。6日凌晨,國家質檢總局發布信息,要求雅培公司召回可能存在肉毒桿菌污染風險的產品。此時,雅培仍然謊稱召回產品是因為“在受污染的恒天然包裝線上實施過產品包裝”。而對于要求保密一事,盡管恒天然方面予以證實,但雅培依然矢口否認。
真相已經明了,為何雅培仍然拒不坦承?一紙保密協議或許能暫時保得了所謂的商業機密,保得住消費者對雅培的信賴,但包得住“毒奶粉”這團火嗎?
誠然,在成熟的商業社會,企業之間達成的協議理應得到尊重,這也是社會契約精神的體現。按目前的情況來看,恒天然集團確實在雅培的要求下三緘其口,直到事態難以控制。恒天然集團因在“毒奶粉”事件中反應遲緩、延誤時機備受批評,卻仍然為雅培保密,是在堅守契約。當然,作為協議一方,雅培公司也有權利要求恒天然集團保密,以免“毒奶粉”風波傷及自身。這樣來看,不論是雅培公司還是恒天然集團,對契約精神都抱有“執行到底的決心”。
但是,這種所謂的“契約精神”愚蠢又可恥,因為,建立在犧牲消費者權益基礎上的“保密協議”是極其虛偽和不負責任的。試問,選擇了遵守企業間的“保密協議”,又將企業和消費者之間達成的“協議”置于何地?在“毒奶粉”面前,消費者的人身安全和知情權被置于何地?當“毒奶粉”風波已經不是一起簡單的食品安全危機,雅培公司仍然妄圖遮掩事實,顯然過于自私。
既然種種跡象已經表明,自己就是最后一家涉事企業 ,雅培公司不妨大大方方地承認,公布真實的信息 ,然后迅速采取行動贏得消費者的信賴。一紙保密協議,包不住“毒奶粉”的火。企業只有維護好與消費者達成的無形“契約”,才能在商業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