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24日,駐荷蘭大使陳旭接受荷蘭《外交官雜志》采訪。陳大使首先介紹了2013年中國發展和外交成就,表示在過去的一年里,面對世界經濟不景氣、國內經濟下行壓力等不利因素,中國圍繞“增活力、穩預期、促轉型”,創新宏觀政策調控方式,積極應對挑戰,取得了經濟增長7.7%,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2.6%,進口總額接近2萬億美元,對外直接投資超過900億美元等成績。中國與世界經濟的聯系更加緊密,合作進一步擴大,也為世界經濟的復蘇做出了積極貢獻。展望未來,中國發展仍面臨著發展不平衡等諸多挑戰,中國將繼續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堅持對外開放、互利共贏、共同發展戰略,繼續爭取和平的國際環境發展自身,同時通過自身發展促進世界的和平、穩定與發展。陳大使并介紹了我關于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構想。
陳旭大使重點就中日關系闡明了中方立場。陳大使表示,當前中日關系正面臨極為嚴峻的形勢。2012年9月,日本政府不顧中方堅決反對,執意對釣魚島實施所謂“國有化”,導致兩國關系陷入嚴重困難。安倍內閣上臺后,在對華關系上玩弄兩面派手法,接連采取損害中日關系大局,傷害中國人民感情的錯誤行動。2013年12月,安倍不顧包括中方在內的各方堅決反對,悍然參拜靖國神社,給本已陷入嚴峻局面的中日關系制造了新的重大政治障礙,中方對此絕不能容忍,已向日方提出強烈抗議與嚴厲譴責。
陳大使指出,靖國神社問題的實質是日本政府能否正確認識和深刻反省日本軍國主義對外侵略和殖民統治歷史。安倍參拜靖國神社絕不是日本的內政,更不是個人問題,而是關乎侵略與反侵略、正義與邪惡、光明與黑暗的大是大非問題,是關乎日本領導人是否遵守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走和平發展道路的根本方向問題,是關乎日本同亞洲鄰國和國際社會關系政治基礎的重大原則問題。
陳大使表示,除亞洲鄰國,包括荷蘭在內的歐洲國家也是日本二戰侵略的受害者。日本和德國同是二戰罪魁禍首,然而戰后兩國領導人對待侵略的態度卻截然不同。德國領導人承認發動侵略戰爭,公開向受害國人民賠罪。而日本的態度可謂天壤之別。二戰結束后70年,日本不僅不能正確認識和對待侵略歷史,毫無懺悔之意,反而極盡美化之能事。安倍的所作所為正將日本推向一條損害各國人民和日本人民根本利益的危險道路。歷史教訓值得汲取,包括中國、荷蘭在內的國際社會必須提高警惕,絕不允許歷史開倒車,絕不允許走回頭路。如果日方真心希望改善同鄰國的關系,應該做的是正確認識和切實深刻反省日本軍國主義對外侵略和殖民歷史,拿出誠意和實際行動,承認和糾正錯誤,消除其嚴重錯誤的惡劣影響。
陳大使還介紹當前中荷、中歐關系發展情況,并闡述了中方關于敘利亞等問題的主張。
(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網站 編輯:林雪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