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在線消息:世事紛紜,讓人應接不暇。常常是一件事情剛開了頭,另一件事又緊隨而來。新聞媒體永遠忙著捕捉更新的新聞,人們的注意力也隨之跳躍轉移,追逐瞬息萬變的時事。
“伊朗核問題”,“伊拉克局勢”,跳開這些熱點新聞關鍵詞,聯合國新聞部日前公布了2006年度“十大被遺忘事件”。聯合國認為,世界媒體沒有充分關注這些重要事件,包括內戰后利比里亞發展問題、南亞地震災后重建問題、非法移民問題、水資源問題等。
自2004年起,聯合國新聞部每年都以這樣一種巧妙的方式,吸引世界媒體關注那些“不應忽視的問題”:饑餓、疾病、內戰、難民、發展、環境、婦女和兒童,等等。而這些本來不該遺忘的卻經常被遺忘,又的確令人深思。
媒體是社會最敏感的神經,在一定程度上,世界的最新概貌就呈現在媒體的報道里。但是,媒體在報道內容上是依據它對新聞價值的判斷進行取舍的,受眾的視線也因此受制于媒體。就整體而言,西方媒體還占據著絕對優勢,它們的“遺忘”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對與本國利益密切相關事件的追逐,對大國事務的追逐,以及對最新突發性事件的追逐,決定了媒體容易忽略邊緣地區,忽略一些發展過程緩慢但關系人類命運與未來的重大現象。
過去3年里,聯合國新聞部共發布了30件“被遺忘事件”,其中許多重要問題令人憂心,至今尚無解決良方。比如2004年的名單里提到,人類過度捕撈問題不僅使海洋漁業資源面臨枯竭,也使海洋生物多樣性面臨威脅,環境退化壓力增大。2005年,聯合國提醒人們重視對婦女的暴力問題,這個古老的問題往往因被視為常態而遭忽視。
讓世人對那些影響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問題重視起來,也許不算太難,但要人們對遠在“天邊”的人們的疾苦——例如非洲的人道主義危機——關愛起來,恐怕不能僅僅依靠啟發常人的同情心,而更需要真正的全球視野。美國學者托馬斯·巴奈特最近在其新著中指出,在經濟全球化中形成的新的世界體系的支柱是一系列“功能核心”國家,如西方國家以及中、俄、印等新興大國,那些被經濟全球化遺忘的角落則是“裂縫”,而“裂縫”對世界安全和發展構成了最大的威脅。巴奈特認為,國際社會應盡力幫助處于“裂縫”中的國家融入經濟全球化的網絡,讓它們獲取資本、技術和資源。巴奈特強調經濟全球化不要留下任何尾巴,好比“一個電腦網絡的整體安全程度,取決于該網絡中最易受攻擊的那臺電腦的防御能力”。
從這個意義上說,世人需要修補認知上的“裂縫”;媒體則擔負著重要的責任。(李淵)
《人民日報》 ( 2006-05-29 第07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