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保守黨領袖戴維?卡梅倫11日出任聯合政府首相,保守黨時隔13年重新上臺。歷史上,保守黨親美姿態鮮明,但世界大勢今非昔比,如何重新定位英美“特殊關系”,將是卡梅倫政府首要外交課題。
議會競選期間,保守黨把英國對美關系定義為“牢固,但不盲從”,似乎表明,保守黨將摒棄前工黨政府對美“追隨”姿態。
“特殊關系”
英國與美國的“特殊關系”貫穿兩次世界大戰和冷戰。這種關系根植于同為盎格魯-撒克遜人的血統、文化、語言和共同利益。
特定情況下,兩國領導人的私誼給這種關系賦予“特殊意味”,如二戰期間保守黨人首相溫斯頓?丘吉爾與美國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冷戰時期保守黨人首相撒切爾夫人和羅納德?里根、伊拉克戰爭時期工黨籍首相托尼?布萊爾和喬治?W?布什。
但不得人心的伊拉克戰爭實際“毒化”了英美關系。布萊爾被抨擊為布什的“小跟班”,工黨也因此承壓。戈登?布朗接替布萊爾后,有意與華盛頓拉開距離。美國總統貝拉克?奧巴馬去年1月上臺后,也對布朗“公事公辦”,甚至偶有怠慢之舉。
觀察人士指出,英美關系“趨冷”,既與奧巴馬調整對外政策、重新定義大西洋兩岸關系有關,也與奧巴馬和布朗“氣質不合”有關。
美國保守派智庫傳統基金會外交關系專家奈爾?加德納告訴美聯社記者,布朗執政這幾年,英美在一些問題上出現摩擦,比如英國政府決定釋放利比亞籍的洛克比空難肇事者,招致美國不快;而在英國與阿根廷圍繞福克蘭群島(馬爾維納斯群島)的領土爭執中,美國對英國未予聲援。
“不盲從”
卡梅倫上臺,給兩國關系重新“升溫”提供了契機。卡梅倫11日晚間接受女王任命后甫抵唐寧街10號,奧巴馬的祝賀電話就打了進來。一些英美媒體報道中強調,奧巴馬是第一個致電祝賀卡梅倫的外國政府首腦。
“總統早早向卡梅倫示好,”加德納說,“在唐寧街10號和奧巴馬團隊經歷一年半冷淡關系后,這是非常積極的信號。”
《今日美國報》說,現年48歲的奧巴馬和43歲的卡梅倫同屬一代人,做派相近,雖然政治理念有別,但均可歸為“實用主義者”。曾在比爾?克林頓政府出任歐洲政策顧問的查爾斯?庫普錢預計,僅就個人關系而言,相比布朗,卡梅倫更有望與奧巴馬“親善”。
不過,他認為,正因為卡梅倫和奧巴馬本質上是“實用主義者”,兩人不大可能重現布萊爾-布什式的“哥們”關系,兩國關系將減少意識形態色彩,突出“實用性”。
新任英國外交大臣威廉?黑格12日概要闡述了新政府對英美關系的認識。
“戴維?卡梅倫和我一直在說,我們希望與美國建立牢固但不盲從的關系,”他說,英美不會在每一件事情上意見一致,但在情報交換、核問題、國際外交以及阿富汗事務上,美國仍是“必不可少的伙伴”。
黑格定于14日動身前往美國,會晤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他說,新政府面臨的諸多外交事項中,阿富汗問題是當務之急。
“再平衡”
奧巴馬致電卡梅倫時,重申對美英“特殊關系”的承諾。但美國布朗大學政治經濟學教授馬克?布萊思向法新社記者指出,隨著全球政治和經濟重心東移,自詡“太平洋總統”的奧巴馬對美國利益有重新評估,“不會刻意與其他領導人建立特殊關系”。
他說,對英國這一傳統盟友,美國仍有“特殊要求”,比如,美國需要英國繼續支持其軍事行動,給類似阿富汗那樣的海外戰爭貼上“一星半點合法性”。
美國智庫戰略和國際研究中心雷迪納德?戴爾認為,美國可能在歐洲事務上施壓卡梅倫政府。保守黨對歐盟擴權和歐元持懷疑立場,美國則希望英國積極介入歐洲事務,充當歐洲自由貿易陣營排頭兵。
卡梅倫今年3月在一次采訪中承認,美英關系雖“特殊”,但“不對等”,英國是相對弱小的一方,“搞好關系,部分是要理解如何扮演好作為弱勢方的角色”。
一些英國人擔心,美國“向東看”,將使歐洲和英國在美國視野中“邊緣化”。倫敦經濟學院英美關系專家邁克爾?考克斯告訴美聯社記者,越來越多人認為英美關系應該“再平衡”,英國也在積極向東看,但兩國特殊關系將長期存在。
“過去50年來,(英美)特殊關系已死的說法不下5、6次,但它仍好好的。這種長期的紐帶、本能和習慣使英國人做什么都會先問,‘美國怎么想?’”
(來源:新華網 編輯:王妮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