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實惠來自于“一體化”
在過去5年中,從免除農業稅,到實行種糧直補;從實行真正的義務教育,到師范生免費;從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到構建農村低保,中國農村發生了歷史性變化。中央出臺的一系列統籌城鄉發展的政策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廣東湛江市委書記徐少華代表說,“一體化”是十七大報告中發展農村經濟的關鍵詞。這不但表現在規劃與發展一體化,而且表現在公共服務方面,城市人享有的社會保障陽光,將會同樣照耀到農民身上。
加快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建設覆蓋城鄉居民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醫療服務體系、醫療保障體系、藥品供應體系,形成城鄉勞動者平等就業的制度……十七大報告在“一體化”方面提出的實實在在措施,為9億農民帶來了新的福音。
更加注重“全民共享”
“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十七大報告中這些充滿感情的話語,彰顯了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錚錚誓言。
教育、就業、收入分配、社會保障、醫療衛生、社會管理……改善民生,推進社會建設,第一次作為單獨章節出現在黨代會的報告中。
財政部副部長王軍代表說,在和諧社會建設中貫徹發展成果“全民共享”,最緊要的是以民生為核心,逐步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共服務體系,致力于解決就業、醫療、住房、教育以及社會保障等諸多民生問題,促進我國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不能忘了處于農村絕對貧困的人群。十七大報告提出,逐步提高扶貧標準,這為2000多萬被扶貧的人口帶來了福音。
記者了解到,提高扶貧標準,將使扶貧工作對象和工作方式發生很大的變化,有關部門正在考慮制訂新的扶貧辦法。貧困標準的提高,除了考慮溫飽外,還要考慮到上學、就醫以及自然災害等因素,國家投入將會增加,使貧困人口超越溫飽、穩定脫貧,最終走向小康。
資料圖片:寧夏吳忠市金積鎮農民李鴻財(前)在自己家中利用“農家科技信息港”為村民提供種植、養殖等方面的信息(2005年10月14日攝)。新華社發
更加均等化的公共服務
中國幅員遼闊,區域發展不平衡,是制約經濟社會平穩快速發展的一個“短板”。十七大報告中提出,縮小區域發展差距,必須注重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引導生產要素跨區域合理流動。
區域之間的差距,除了經濟發展指標的差距外,基本公共服務的差距,是一個重要的問題。在不同的地區,所能享受到的道路、交通、飲水、教育、醫療等公共產品的差距,是我們需要首先解決的問題。
和田地區行署專員艾爾肯·吐尼亞孜代表說,新疆的發展難點在南疆,南疆的難點在和田。和田財政自給率不到10%,但是這幾年通過轉移支付,基礎設施大變樣,維吾爾族群眾住上了抗震安居房,吃上干凈的水,受到“雙語”教育。
可以預見,隨著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推行,不同的地區盡管可能還會在發展上有較大的差距,但是享受的基本服務的水平將會逐步縮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