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丹麥政治報記者奧爾森在國家大劇院前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當日,前來采訪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的40多家境外媒體的120多位記者在北京參觀國家大劇院。新華社記者龐興雷 攝
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舉世矚目的十七大已拉開帷幕。數以千計的媒體從各個視角報道十七大、探尋十七大。令人回味的是,廣東代表團在進京參會前接到代表團一份通知,要求代表克服以往“躲”的心理,主動接受境外媒體采訪(見香港《文匯報》2007年10月14日電)。
筆者看到,這則由香港《文匯報》赴京十七大報道組剛發出的消息,馬上成為諸多境外媒體爭搶報道的新聞。境外媒體強烈關注這則“花邊新聞”,不僅在于為他們全面采訪十七大提供了一個契機,更為世界各國觀察十七大提供了一個視角。
“勿‘躲’境外媒體”說明了什么?毋庸諱言,這是十七大公開透明的體現,更是十七大及其中共領導層對執政為民自信的象征。
人們知道,在過去很長時間內,全國性黨代會召開往往很“神秘”。“文革”期間的黨代會或中央全會往往是開完會后才向外公布。在這種情勢下,面對媒體、尤其是遇到境外媒體記者,不要說參加會議的基層代表,就是高級干部也會守口如瓶“退避三舍”的。而今,廣東代表團強調“勿‘躲’境外記者”,就給人們一個自信感覺。正如廣東代表團在通知中所云:把接受境外媒體記者采訪作為宣傳自己的機會,主動向境外記者宣傳介紹本地區有關情況,對境外記者要從容面對,主動介紹有關情況。可見,在“勿‘躲’境外媒體記者”背后折射的是自信的“底氣”。
十七大的自信來自那里?應該說,既來自改革開放以來幾代中央領導集體“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的一以貫之毫不動搖,來自十六大以來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社會和諧觀,上下團結,同心協力,國家面貌發生的巨變,來自廣大人民群眾對執政黨的高度信任及血脈相連的關系,來自十七大前總書記在講話中所發出的“一個始終不渝”和“四個堅定不移”的號召。這種態勢鑄定了十七大必將取得圓滿成功。這一點已成了國內外廣大媒體的共識,也為黨代會2000多黨名代表增添了“底氣”。在這種情況下,面對媒體,或者說面對外媒采訪,無需躲躲閃閃。即使某個境外媒體對某些觀點有偏見,也不要緊,因為“事實勝于雄辯”。在看得見摸得著的事實面前,某些“奇談怪論”終究會原形畢露;某些不負責的“捕風捉影”也會露出馬腳失去市場,失去民心。
“勿‘躲’境外媒體”也給了黨代表們鍛煉的機會。作為一個世界上黨員人數最多的執政黨,在與對外交往方面需要與時俱進。而黨代會召開就是黨代表與國內外媒體溝通的一個平臺。面對媒體尤其是某些“刁鉆”外媒記者提問,如何進行應對就不那么簡單。有時評云,十七大代表人人都應是形象大使。那么,怎么樹立十七大代表的形象?人們見到,一些十七大代表從寡言低調換成“侃侃而談”暢所欲言;今有19位十七大代表還在網絡上開了博客,黨代表開博客人數超過了今年“兩會”期間人大代表個人博客總數。比如,十七大代表宿遷市委書記張新實在主流媒體開辟的十七大代表博客就很紅火。這些新形象、新舉措,無疑給十七大代表添光增彩。事實在告訴人們,中共不斷“去神秘化”已在社會產生了深刻影響。一個與時俱進的執政黨令人充滿信任與期待。廣東代表團“勿‘躲’境外媒體”的通知從一個側面見證了十七大確實“不一般”。(網友:亦菲 本文只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來源: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編輯:肖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