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唐寧街10號迎來一名中國客人———在英超聯賽上有出色表現的中國球員鄭智將與英國首相布朗一道品茶。這是布朗為即將啟程的中國之行所做的熱身活動之一,而專家則從中看到英國政界對中國非同尋常的重視。本報記者還了解到,布朗曾帶領內閣成員集體閱讀中共十七大報告,希望從中找到解決英國社會問題的對策。在如何與崛起的中國打交道方面,英國的態度正變得積極而清晰。
·媒體上的中國熱剛剛開始
上周,路透社的奧運博客專欄開張,路透社全球總編輯史進德為其撰寫了開篇辭。在這篇題為“奧運尚未開幕,中國已贏得世界尊重”的博文中,曾擔任路透社北京記者站站長的史進德寫道,1993年,他親歷了北京落選2000年奧運會申辦的全過程,并深切感受到了中國當年想獲得世界認可的那種渴望。然而,中國的經濟在上世紀90年代以及本世紀前幾年以創紀錄的姿態高歌猛進,令中國成為發展中國家羨慕的對象和發達國家的競爭對手。文章說,雖然中國在未來還有很多需要解決的問題,比如環境污染、貧富差距等,“但中國再也不缺的一件事是:世界的尊重”。路透社總編的這篇文章,代表了2008新年伊始大多數英國媒體對今日中國的基本評價。
上周末,記者瀏覽英國的互聯網時看到了這樣幾條報道:英國外交國務大臣馬洛克—布朗勛爵近日在議會上院辯論時說,“治理中國這樣一個人口大國并非易事,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在改善公民經濟和社會權利方面取得了很多值得稱道的成就,但這些進展被西方國家低估了”;另一篇出自《獨立報》的題為“中國掌握開啟市場的鑰匙”的報道說,“雖然中國的經濟規模只有美國的1/4,但其增速卻是美國的4倍,中國正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市場,這對英國來說是一大利好消息”,類似這樣的關于中國的報道,幾乎在每天的英國媒體上都能看到。點擊《每日電訊報》網站,輸入“中國”一下子能跳出2000多條有關中國的新聞。倒退幾年,如此頻密地報道中國的現象在英國媒體上是很難見到的。還有越來越多的英國媒體選擇對中國進行長期固定的連續報道,路透社、《金融時報》有中文網站,《衛報》、《獨立報》則有固定的中國新聞報道版塊,除英國廣播公司以外的英國當地電視媒體獨立電視臺以及第四頻道也陸續向中國派遣常駐記者。不過,由于意識形態和文化差異,英國媒體上還有很多指責環境污染、虐待動物這樣的負面報道,就在去年12月初布朗即將訪華的消息發布后,英國傳媒還掀起了一輪炒作“中國商業間諜”的浪潮,但不得不承認,這類報道的總量正在減少。對此,諾丁漢大學中國政策研究所的盧宜宜博士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英國媒體對中國的報道不再是單一的非黑即白,他們慢慢開始反映中國的復雜性,這種變化是持續、冷靜和自然而然的。因此可以說,英國的中國熱是逐漸升溫,并且剛剛開始。
·政府內閣會議上閱讀十七大報告
其實,媒體只是國家以及政府的話語管道。英國媒體對中國積極關注的更深層次原因,其實是英國政府對中國的積極態度?!董h球時報》記者不久前聽說,布朗領導的新一屆工黨政府十分關注中國政府的大政方針,他甚至帶領其內閣成員專門研讀中國共產黨的十七大報告。這不禁令記者想起了3年前布朗首次訪華時說的話,當時身為英國財政大臣的布朗說,“中國的發展幫助我們理解何謂變革,英國應該向中國學習,否則就可能落在中國之后”。研究十七大報告,是否是布朗向中國學習的一部分呢?《環球時報》記者為此專門采訪了英國工黨對外關系主任奧利夫弗萊。
據奧利夫弗萊介紹,英國政府的智囊機構經常會在每周一的內閣會議上,向首相及內閣成員提供一份有關世界動態的“內參”。不久前,英國著名思想庫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將中共十七大報告中的“科學發展觀”、“和諧世界”以及民主建設的內容匯編成“精華版”,布朗內閣研讀的就是這份精編版的十七大報告。“一般來講,智庫提交的內參大多是針對英國所面臨的具體問題,很有借鑒意義”,奧利夫弗萊說,在工黨很多同仁看來,中國共產黨作為全球黨員人數最多的執政黨,其政策也隨著時代的變化而改變,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在報告中提出的科學發展觀因而受到工黨很多人的贊同,而針對英國農村日漸衰敗、城鄉差距拉大的狀況,英國政府正考慮學習借鑒中共十七大報告中有關解決“三農”問題的精神。
·智庫想在報告中找“解藥”
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亞洲問題專家馬克?菲茨帕特里克,是參與向布朗提交這份報告的專家之一,他向《環球時報》記者介紹說,他和他的同事們詳細研究了中共十七大報告,他們最關注的是中國的民主建設和建設“和諧世界”。他說,英國的執政黨工黨在近兩年里一直被黨務資費管理混亂的問題所困擾,就業和養老金大臣彼得?,F在就因為利用私人政治捐贈競選工黨副主席而受到質疑。在馬克看來,雖然工黨一直標榜自己代表中低層民眾的利益,但英國民眾卻感到工黨正在漸行漸遠,這種信任缺失令工黨在過去3年里支持率步步下滑?!岸F階段建設現代政府的主要策略,在中共十七大報告中有很詳細的闡述。第一是發揚和發展基層的人民民主,第二是發展黨內民主,建立執政黨的民主體系,第三是建設現代政府,報告對于實現現代政府的決策機制、監督機制、透明機制等有關內容還指出了很具體的方向”,馬克說,他將研究結果遞交給了布朗內閣,希望工黨政府能夠從中得到啟發,找到英國工黨下一步的發展方向。
事實上,詳細研讀十七大報告的絕不僅僅是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一家。倫敦國際戰略研究所、英國外交政策研究中心等智庫,目前都設有中國問題研究小組,各大研究機構近年來還紛紛聘請中國學者加入,希望能夠更加準確地研究中國。這些熟悉中國的英國專家們將所收集整理出來的資料和意見匯總后提交給政府部門作為重要的決策參考。而近兩個月來,他們研究成果最豐富的就是落幕不久的中共十七大會議內容。在英國各大思想庫看來,“中國共產黨的黨代會最能反映出中國的政治走向”,因此,從去年10月中共十七大落幕至今,在英國眾多研究機構里召開的有關十七大的討論會就沒有間斷過。去年11月中旬,英國外交部、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諾丁漢大學中國政策研究所聯合舉辦了“中國周”專題研討活動,首日開場的討論主題就是“2020年的中國:中共十七大的關鍵政策后果及其影響”,演說者則有包括哈佛大學教授傅高義等在內的多位國際知名“中國通”,受邀參加的中共中央黨校副校長李君如則成了討論會上的焦點人物,聽眾們不僅非常專注地聆聽他的演講,還在休息間隙將李君如團團圍住,與之討論中國經濟發展的戰略選擇,辯論中國股市有沒有泡沫等等。本周,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還將有一場十七大報告中關于中國政黨發展的研討會。與此同時,英國議會跨黨派“中國問題研究小組”則在議員間討論十七大對中國乃至世界的影響。
·“英國擁有有史以來最多的機會與中國合作”
“現在,英國擁有有史以來最多的機會與中國合作,如果做對了,將擁有一個可以合作的中國,并從中受益;如果做錯了,后果無法計算。到時候,可能不僅僅會失去中國,還會失去整個世界”。英國的中國問題專家克里?布朗在去年8月撰寫的題為“正確解讀新中國”的文章中認為,在全球化高速發展的今天,中國的勝利和失敗也會成為西方的勝利與失敗,英國必須了解在哪些領域可以和中國合作,在哪些領域需要抵制中國的沖擊,但所有這一切都基于一個前提:真正了解和你打交道的這個中國。
“對于中國,英國官方及智囊機構都認為,英國應當在這個世紀把握住同中國合作發展的機遇,這對于英國在政治經濟領域的再度崛起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被始覈H事務研究所的中國問題專家凱瑞?布朗博士說,布朗首相是一位經濟學家,他對中國的興趣點在經濟,這也是他希望在任期內著重開發的領域。在這種務實的對華方針政策下,布朗政府能夠比較坦然地將中國實力的不斷壯大看作是對英國的“機遇而非威脅”。因而在不少歐洲國家對中國主權財富基金、人權等問題說三道四時,英國政府的對華政策就顯得比較“友好”。在盧宜宜博士看來,中國的發展和變化正對全球政治、經濟格局產生著深層次和長遠的影響,英國政府已經認同,無論是國際機制的改革,還是應對氣候變化、全球發展等國際議題,英國外交政策目標的實現都離不開與中國密切合作。
伴隨著政府間的友好關系發展,2008年,中英兩國民間交流也邁入一個新的階段。據報道,大倫敦市政府將聯合英國多家企業、博物館、畫廊等不同行業機構,舉辦連續三年的“中國在倫敦文化秀”活動,慶祝中國新年的到來,屆時,英國有史以來第一次將有20多個城市先后舉辦展示中國文化的活動。由匯豐銀行、普華永道等40多家與中國有業務往來的英國企業發起的“時代中國”大型中國推介活動也將同時啟動,并持續到北京奧運會結束。(來源:環球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