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最近幾天,關于中國領導人訪日的時間問題,成了日本媒體關注的焦點。一些日本媒體猜測,中日之間出現的“餃子中毒”事件將使中國領導人的訪日時間推遲到5月。
3月6日,中國外交部副部長武大偉表示,中日雙方目前正在就訪問的時間進行協商,具體時間應該會是兩國領導人都方便的時候。而對于日本媒體的“5月訪日”的說法,武大偉以“5月份也是春天,中日關系應該永遠是春天”,暗示不排除胡錦濤主席5月訪日的可能性。
不過,日本媒體卻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解讀這一時間安排。它們說,由于日中在餃子問題上依然存在分歧,加上韓國總統李明博將于4月訪問日本,日中兩國政府從3月5日開始,就推遲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的訪日行程一事進行協商,胡錦濤訪日可能從原定的4月推遲至5月。
日本媒體對一些問題確實非常有“想象力”,但我們也必須認識到,在日本國內,確實有部分勢力,并不希望中日友好,他們的一些不負責任的行為,對中日關系的健康發展產生了負面作用。
一些日本媒體毒害中日關系
現在出現的一些小問題,比如“餃子中毒”事件,是否能夠影響中日關系的大局?答案是否定的。但我們也應該認識到,它對中日關系的發展有毒害作用。而在這個問題上,日本媒體起到了擴大事態的作用,成為某些勢力集團的幫腔者。
以日本《產經新聞》為例,其所屬的富士產經集團一向以親美、反共、親臺、反華作為其賣點,右翼政客石原慎太郎在該報的第一版不定期發表專欄文章,談的無非是“日本是世界上最優秀的國家”之類的東西。這些具有特定讀者的媒體之所以能夠生存,主要具備兩個因素,一是后面有人支撐,二是有人看。
日本的一些政客,將《產經新聞》作為他們真正的“朋友”。在安倍內閣時期,《產經新聞》經常能夠拿到別的報紙拿不到的新聞,這是因為許多右翼政客將《產經新聞》作為他們的喉舌和傳聲筒。而這些右翼媒體能夠生存的另外一個原因,就是日本社會上有相當一批人是認同、支持《產經新聞》的觀點的。《產經新聞》的發行量高達219萬份,位居日本全國五大報之列,沒有一個相對固定的讀者群,是生存不下去的。
然而,在小泉和安倍時期“榮極一時”的《產經新聞》在福田執政后,明顯感覺受到了冷落。于是它一方面時不時地發表一些言論,批評福田的對華政策,另一方面則在等待機會。“餃子中毒”事件正好給了它們一個相當好的機會:既能擠兌福田,又能誣蔑中國。
而具體到這件事,這些右翼媒體打著“保護日本消費者利益的”旗號,極力夸大事態的發展,讓“餃子中毒”事件持續發酵,誤導日本老百姓,讓他們對所有中國產品的安全性產生懷疑。
除《產經新聞》外,在這次“餃子中毒”事件中,《AREA》、《周刊朝日》等一些周刊雜志的表現也非常令人不齒。這些媒體喜歡炒作,喜歡夸張。它們從經濟利益出發,眼光短視,根本不顧事實,對中日關系的發展造成了惡劣的影響。這些雜志盡管和《產經新聞》故意而為有所區別,但從結果上看也是在毒害中日關系。
右翼分子不愿看到中日友好
據日本媒體報道,3月5日,一名60歲的右翼分子在日本國會前開槍自殺,抗議政府改善與中國的關系。右翼分子在日本的瘋狂勁頭,筆者親眼見識過。在靖國神社,一名身穿舊日本軍裝的老頭揮舞軍刀,口中念念有詞,而不遠處一位母親緊緊地把自己的孩子拽在懷里,用驚恐與不解的眼光望著這個行為“瘋狂”的老頭。
除此之外,在日本街頭,人們也經常能看到一輛輛的右翼“街頭宣傳車”經過,高音喇叭里播放著舊軍歌,那噪音在一里之外都能聽得清清楚楚。每當中國政要訪問日本時,日本的右翼就會出動這種車輛,在一些中國駐日機構外進行“噪音騷擾”。
不過,筆者能夠感受到的是,日本的老百姓幾乎是以漠視的態度對待這些人,甚至從來都不正眼瞧他們一下。因此,這些右翼分子除了以此發泄心中的不滿,其實起不到任何作用。
如果說右翼政客、學者在日本社會的主流可能占一席之地,那么這些街頭右翼,則大多與日本的黑社會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他們頑固地反共反華,只要中日友好的氣氛一出現,他們就會跳出來反對,不管有沒有道理,“逢中必反”已經深入到他們的骨髓里,成為他們存在的意義之一。這些基層的右翼常常是在日本強硬政權當政的時候,作用比較大,而在福田較為理性的政權下,這些右翼感覺發揮的空間越來越窄,因此,他們便會做出自殺之類的“壯舉”,表明對“自身存在價值”的絕望。
右翼政客借機尋求個人利益
面對當前中日關系中出現的一些小問題,福田的態度是較為冷靜的。然而,據3月3日日本《每日新聞》的民調,福田內閣的支持率跌落到30%的低水平,當然,其支持率跌落并不是因為中日關系,但卻對中日關系產生一定影響。
在前一段時間,日本一些右翼政客看到福田變得越來越弱勢,便開始蠢蠢欲動。在“餃子中毒”問題上,甲級戰犯平沼騏一郎的養子、前經濟產業大臣平沼赳夫,近日在日本TBS電視臺說:“應該向中國堅決提出,(甲胺磷)是在中國混入的,而不是在日本。”另一位右翼政客、前經產大臣中川昭一則鼓吹:“馬上停止中國食品的進口。”一貫對華強硬的前自民黨干事長、現任國民新黨代表龜井靜香,則更把矛頭對準中國,稱“日本被中國小瞧了”,并對福田理性處理中日關系的做法表示不滿。
日本的政客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言論,原因主要有三:
首先,和右翼媒體一樣,在福田執政后,這些人被邊緣化,被媒體和輿論所冷落,在政壇的地位大不如前。平沼赳夫、中川昭一和龜井靜香,現在都沒有任何公開的職務,他們的影響力已經大不如前。這次“餃子中毒”事件,給了他們“表演”的舞臺,他們當然要好好利用。
其次,反華是他們的政治本錢。這些政客在政治態度上都是反華、親臺。中川昭一去年還危言聳聽地稱,“日本未來將成為中國的一個省。”而平沼赳夫則是日本議員中最大的親臺組織“日華議員懇談會”的會長,他們就是靠打擊中日關系來顯示他們的存在價值的。中日關系中現在發生的一些小問題,就像雞蛋有了縫,他們這些“蒼蠅”就會來叮。而他們的這些話,對福田政府也有壓力。
第三,日本政客與中國“爭霸”的心態作怪。這些日本右翼政客自詡是“日本國家利益的護衛者”,在電視臺、在報紙上也經常鼓吹日本的所謂“保守價值觀”。但是他們根本不知道如何去實現“日本的國家利益”。
當今的世界是相互依存的世界,而這些政客的腦子卻仍然停留在冷戰時代,想的是如何讓日本能夠“獨霸”亞洲。福田執政后采取的重視亞洲,保持低姿態,以合作促進發展的外交方針,在他們眼里,與他們的“獨霸東亞”的夢想越來越遠。
相關鏈接:日本人對中國情感很復雜
據日本內閣去年所做的一年一度的民意調查,日本人中對中國有“親近感”的僅有34%,比往年略微增加,而對美國有“親近感”的則為75.6%。兩相比較,我們就能直觀地感覺到日本人對中國和美國的態度了。
而讓人不解的是,中國從來沒有做過對不起日本的事情。反觀美國,不僅占領過日本,而且現在還在日本駐軍,并時不時發生美軍強暴日本婦女等惡性事件,但日本人對美國人卻是一廂情愿地好,這是為什么呢?
有分析人士指出,在許多日本人的潛意識里,具有“崇美”基因。從明治維新起,日本以西方,特別是美國作為自己的模仿與追趕對象。在美國人面前,日本人是有自卑感的。日本著名的心理學家土居健朗在自己的書中,很清楚地闡明了日本人的這種特性。
然而,對待中國,日本人情緒卻非常復雜。在中國發展比較落后的時候,比如1986年,對中國抱有親近感的日本人卻高達66%。中國在這20多年的和平發展中,并沒有對日本構成什么威脅。這種態度的變化,只能說是日本人的心態發生了變化。
毋庸置疑,在20多年前,日本在中國面前是有優越感的,尤其是在經濟上,作為當時的世界第二經濟大國,在亞洲鶴立雞群,因此希望借“幫助”中國來將中國納入其發展的軌道。然而,中國的蓬勃發展超出了日本的想象。而在這段時間內,日本經歷了戰后歷時最長的經濟衰退。島國民族特有的危機感與脆弱性,讓許多日本人產生了悲觀情緒,對中國也就產生了復雜的情感。再加上日本右翼媒體近幾年來對中國的妖魔化,讓普通日本人心中的感覺不斷發酵,從而造成了在情感上對中國的疏離。(來源:世界新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