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新一屆中央政府幾無懸念的施政重心,連日來,兩會代表委員圍繞城鎮化的討論持續升溫。很多人認為,城鎮化的加快發展,對于中國持續回暖的經濟無異于錦上添花。但筆者卻認為,相較于錦上添花,城鎮化需要的更是雪中送炭。
中國總理溫家寶日前向全國人大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城鎮化是中國現代化建設的歷史任務。這一論述有其深刻歷史及現實背景,鑒于中國城鄉二元化已成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一大痼疾,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不僅有利于縮小城鄉差距,更有利于中國內需引擎的全面啟動,進而助推中國經濟實現又一次騰飛。
但必須看到,城鎮化有其固有規律,不遵從規律行事,甚至反其道行之,終將拔苗助長,為未來經濟社會發展埋下隱患。
“現在一種錯誤的傾向,便是將城鎮化當成項目一樣推進,而不是將其視為一個艱難的過程。”知名經濟評論員馬光遠對中新社記者指出,“推進城鎮化不是簡單的人口遷移,而是需要有完善的改革配套措施,如醫療、教育等公共資源的均等化等,否則這種城鎮化即便實現,也是‘半城鎮化?。”
這一道理大家都懂,但實施起來卻易“跑調”,其背后有官員的GDP崇拜及既得利益者的阻撓等。鑒此,馬光遠所說的改革配套措施,應同樣包括官員政績考核及戶籍制度的深層次改革等。
作為城鎮化的另一客觀規律,實現城鎮化的步驟亦應引起足夠重視。對此,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區域與城市經濟研究所所長孫久文有自己的見解。他對中新社記者指出,城鎮化的過程應包括三個步驟:人口向城市集中,生活方式實現轉變;基于此,轉移人口在城市從事二、三產業,生產方式實現轉變;最終,思維方式實現從農民到市民的轉變。
至于實現城鎮化的途徑,多位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的學者均表示,不同于國外,中國行政力量的推動有其必要性,但須防止行政之手的過度干預造成欲速則不達的尷尬。
具體到城鎮化的推進,就是一方面要加快推進戶籍制度改革,另一方面,要改變資源(包括教育、醫療等公共資源)向大城市過度集中的現狀,引導資源“下基層”。
簡言之,對于公共資源基礎設施已相對發達的大城市,不要再一味地追求“錦上添花”,而是應“勻”出更多的資金與政策,給欠發達地區“雪中送炭”,縮小其與前者的差距,增加其對民眾的吸引力。“一減一增”間,中國城鎮化的進程,便也會更加順利平穩地得以推進。
對于城鎮化推進成果的評估,“我們剛報送了一份材料,提出建設城鎮化速度要適當,而且要有相應的預警機制。”孫久文透露。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