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近幾年世界經濟的快速增長使各大洲的貧困狀況得到改善。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2006年貿易與發展報告》認為,發展中國家中國除外今年還有可能實現5.3%的經濟增長。
然而,報告作者之一卡爾卡尼奧強調,經濟自由化政策沒有取得預期的效果。貿發會議主張,發展中國家的經濟政策應該包含一定的干預主義。貿發會議建議,窮國應借鑒中國上世紀80年代經濟改革以后實行國家干預的經驗。北京采取的政策是補貼國有工業企業、限制進口、低估人民幣幣值以刺激出口。貿發會議專家弗拉斯貝克認為,中國15年來能保持9.6%的平均增長速度,證明其做法是“健康的”,這不同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所提倡的做法。弗拉斯貝克說:“各國政府在需要的時候應該保護自己的新興工業,主要是慎重地通過補貼和關稅政策來扶持它們,使本國生產者能夠銷售越來越好的產品,進而抵御國際競爭。”
貿發會議的觀點有可能使很多新興國家更堅定地拒絕在多哈回合貿易談判中做更多讓步。有些大國比如印度或阿根廷,正是以保護本國新興工業為名,拒絕向進口工業品開放市場。不過,貿發會議秘書長、世貿組織前總干事素帕猜不認為貿發會議是在主張重新推行貿易保護主義。他說:“我們主張扶持經濟,但我們也認為扶持不能無限期持續下去。”
美國貿易代表蘇姍·施瓦布日前還在北京批評中國的政策。她提醒要注意中國的“經濟民族主義”。卡爾卡尼奧認為,如果必須在過于堅挺的貨幣和過于疲軟的貨幣之間兩者擇一,那“最好還是選擇過于疲軟的貨幣”。這仍然是避免國際收支失衡和外債過重的最佳手段。
(作編輯:王晶 來源:新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