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怡人综合网站,国产性夜夜春夜夜爽,久久97AV综合,国产色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英語點津 中國日報 教育在線 留學英倫
您所在的位置:  中國日報網 >2010浙江高校媒體行> 浙江理工大學
 
學校調查:90%公共自行車使用者享受免費單車城市福利
2010-09-17 17:33

學校調查:90%公共自行車使用者享受免費單車城市福利

2008年5月1日,杭州在國內城市中率先推出公共自行車出行系統,解決公交出行的“最后一公里”問題。如今,在杭城的街頭巷尾,公共自行車不僅深受市民和游客青睞,更成了一道流動的紅色風景線。

日前,由浙江理工大學課題組承擔的杭州科技調研項目——《杭州市自助式公共自行車運行狀況及實施效果調查研究》正式完成。該項目匯集了浙江理工大學、中國計量學院和浙江大學城市學院三所院校力量,從杭州市自助式公共自行車的使用人群、使用過程滿意度水平、公共自行車對市民生活品質提升的作用以及未來發展方向等方面開展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為了解和評價杭州市公共自行車系統的實施效果,課題組于2009年10月開展了為期半個月的問卷調查。調查在西湖、拱墅、江干、下城、上城五個區展開,涉及商業中心、居民區、大型市場、醫院、學校及景區等地。調查對象包括杭州市居民、杭州市外來人員和來杭游客,共獲取調查問卷680份,其中有效問卷648份。

問卷分析顯示,在接受調查的杭州市公共自行車使用者中,出生于上世紀70和80年代的人群比例相對較高,常住人口比暫住人口多出40多個百分點。調查樣本中,“上班族”人數最多,其次是學生。“這說明,公共自行車已被廣大‘上班族’所認可和接受。”課題組表示。

許多市民使用公共自行車,就是沖著1個小時內免費使用而來的。調查顯示,累計有90%以上的使用者,用車時間不到1個小時。這表明,這些市民很好地享受到了免費單車帶來的“城市福利”。

有意思的是,自助式公共自行車使用者中,家庭以汽車為交通工具的比例占26.6%。這表明,不少自駕車家庭成員已經開始把公共自行車作為日常重要的交通工具,而不再是時時、處處依賴家庭轎車。

課題組表示,從整體來看,在公共自行車的使用過程中,市民租車較為容易,費用不高,這些優勢都讓公共自行車成為杭州市民出行的一個重要選擇。

在被問及公共自行車使用過程中遭遇的問題時,被調查者表示,經常出現的問題有“沒有空車位”、“沒有空車”、“沒有網點”、“不知道周邊公共自行車站點數目和位置”等。

值得注意的是,“公共自行車每日還車時間”一項得分較低。課題組表示,這從另一個側面也反映出,在每天規定的還車時間之后,仍有相當規模的人群存在公共自行車的使用需求,值得引起重視。

在被問及公共自行車的用途時,近半數的使用者選擇了“上下班代步”。在172名家中擁有汽車的被調查者中,使用公共自行車上下班的也超過了4成。由此可見,杭州公共自行車很好地扮演了解決“上班族”上下班“最后一公里”交通問題的重要角色。

在城市發展過程中,使用者普遍認同公共自行車的作用非常大,在“緩解交通擁堵壓力”、“降低城市空氣、噪音污染”、“節約能源”等方面都發揮了積極作用。

與此同時,在公共自行車對城市旅游業起到的作用中,“提高游客游覽便捷性”、“緩解景區交通壓力”、“增加游客來杭旅游景點數目”評價分值最高。調查發現,不少游客因為使用公共自行車,而增加了在杭期間游玩景點的數量。

“這在一定程度上,也促進了杭州旅游業的發展。”課題組表示。

經過調查和數據分析,課題組最終得出了四點結論:一是公共自行車已經成為市民重要出行工具,是其他交通方式的有益補充;二是使用者對公共自行車使用過程中的整體滿意度高;三是公共自行車系統對城市發展作用重大,是杭州建設低碳、環保、綠色城市的一個重要載體;四是公共自行車的休閑、健身功能亟待挖掘。

在杭州,公共自行車已經成為一張新的城市金名片。在這座城市里,每天有近25萬人次在使用公共自行車。西湖景區、錢江新城、黃龍體育中心……在杭城的許多地方,人們都能看到公共自行車的影子。

杭州市民沒有吝嗇表達對公共自行車的喜愛之情。課題組調查發現,84.7%的被調查者,其家人或朋友在使用公共自行車,而且98%的使用者會向自己的家人及朋友推薦使用。

“國外經驗表明,自行車運動已經成為一種綠色的健身運動。經過政府的大力宣傳和組織,可以成為市民休閑運動的重要形式。”課題組負責人、浙江理工大學經管學院張蕾老師說。

為此,課題組建議,城市管理部門加大公共自行車健身、休閑功能的宣傳力度,除解決上下班“最后一公里”問題之外,更應該發揮公共自行車的健身、休閑功能,倡導市民利用公共自行車開展有益健康的“自行車運動”。

“城市復興自行車,除了能解決短距離交通接駁問題之外,更是生活品質的一次回歸,是城市文明的一種進步。”不少市民這樣表示。

(來源:杭州日報 編輯:蔡姍姍)



Copyright by chinadaily.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None of this material may be used for any commercial or public use. Reproduction in whole or in part without permission is prohibited.
版權聲明:本網站所刊登的中國日報網內容,版權屬中國日報網所有,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歡迎愿意與本網站合作的單位或個人與我們聯系。
電話:8610 -84883300, 傳真:8610 -84883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