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福州 > 經濟新聞
|
“6.18”首設“草根發明”專區 百余項發明參展 2012-06-18 09:59
第十屆“6·18”活動18日拉開大幕。本屆展會首次特別設立個人創新成果展區,展示個人有效的非職務發明專利。17日下午,記者來到該展區辦公地點,看到民間發明人正在完善自己的展板說明。“這么重要的活動能讓我的18項發明專利亮相,太難得了!”年已七旬的發明人侯夢斌激動地說。據悉,此次共有114面展板展出我省民間發明成果100多項,這些成果全部申請了發明專利,其中大多數發明人來自福州。 榕發明專利四成來自民間 個人創新成果展區有關負責人、市發明協會會長李逸舫介紹,來自市知識產權局的數據顯示,8年前,我市個人的非職務發明占了專利發明總量的70%以上。近年來各企業注重知識產權保護,職務發明大量上升,但目前非職務發明仍占專利發明總量的40%左右。 李逸舫說,福州的民間發明人從小學生到退休老人都有。“這些人主要是企業的一線技術工人或工程技術人員。他們有很多奇思妙想,每人手上少則有幾件多至有數十件非職務發明專利。” 許多草根發明“待字閨中” 李逸舫說,目前我市民間發明成果的轉化率非常少。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個人發明受資金投入、實施條件等方面影響,難以在市場中有上佳表現。市知識產權局有關負責人也說,非職務發明需要專利權人自己去找專利技術實施方,因此發明轉化率不高。 非職務發明者們抱著自己的“孩子”四處苦找“婆家”,很多人急于轉化成果而被騙。“我認識的大多數民間發明人都被騙過,少則幾百多則成千上萬。”李逸舫說,不少詐騙分子打著很大的名頭對發明人的某項發明大加贊賞,但稱需要繳納一定費用請專門機構評估等。“更可惡的是,還有很多企業偷偷使用非職務發明人的專利。發明人即便知道吃了虧也不敢打官司,或是打官司贏了也拿不到錢。” 社會上對草根發明的偏見也阻礙了成果轉化。在現場,記者遇到了一位叫陳振斌的發明人。他憤憤不平地說:“去年夏天,我去一家鞋業公司推廣高跟鞋跟發明專利,可對方連聽完我們的介紹都沒耐心。”李逸舫說,企業與非職務發明人合作是需要承擔一定風險。但不少企業迷信職務發明、迷信外國專利,對本土民間發明人的成果不屑一顧,這不應該。 |
|
|||
客服電話:010-84883300 給中國日報網提意見:webeditor@chinadaily.com.cn
|
版權保護:本網登載的內容(包括文字、圖片、多媒體資訊等)版權屬中國日報網獨家所有,
未經中國日報網事先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