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天津舉行的第九屆全國大學生運動會,在大運會歷史上首次設立了跆拳道項目。不過,從比賽設項數目和參賽運動員的數量來說,第一次亮相的跆拳道,已成為大運會的一個大項,這也是近幾年跆拳道運動在中國高校快速發展的一個縮影。大學生對跆拳道的追捧,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什么樣的體育項目才能讓新一代大學生萌發參與的熱情。
本屆大運會跆拳道項目共設21個小項,僅次于田徑和游泳兩個大項。跆拳道進入中國的時間并不長,至今還不到20年。中國大學生體育協會跆拳道分會直到2005年才成立,據分會秘書長、天津理工大學體育部主任蘇長來介紹,“中國高校全面開展跆拳道運動也只有7年時間,歷史雖短,但發展速度卻很快。”
中國大學生體育協會跆拳道分會在2005年成立時,共有30多所高校成為會員,而現在,會員已經超過了150家。
據蘇長來回憶,2005年中國第一次舉辦大學生跆拳道比賽時,大約有30多支隊伍的300多人參賽,比賽規模很小。而今年,全國大學生跆拳道比賽的參賽隊伍有80多支,參賽人數超過2000。“由于賽事規模太大,已經很難有地方能承辦全國大學生跆拳道比賽。從今年開始,賽事考慮實行分區賽,將全國分為華東、華南、華北、東北和西南等幾個大區,先進行分區賽,再進行全國總決賽。”現在,可能除了足球和籃球等大球項目外,國內再也沒有哪個大學生體育項目因為參賽隊伍和人數太多而需要進行分區賽。蘇長來介紹說,目前,國內大約有60所高校成立了具有較高競技水平的跆拳道校隊,大約80%的高校開展了跆拳道學生社團或俱樂部活動。僅7年時間,跆拳道就成為中國大學生中影響最大的體育項目之一,目前的發展規模,肯定排在各運動項目前列。
中國大學生競技體育的頂尖選手,絕大多數都具有專業隊訓練背景,但跆拳道是個例外。本屆大運會的跆拳道比賽只設甲組,而沒有像田徑和游泳那樣設甲、乙兩個組,以盡可能地區分大學生運動員和運動員大學生。只設甲組,意味著所有參賽選手均為大學生運動員,這對高校來說并不是難事,基于高校跆拳道運動開展的迅速普及,由高校培養的跆拳道大學生運動員已經達到了國內一流水平。蘇長來介紹說:“去年深圳大運會上,中國隊在跆拳道項目上共獲得4枚金牌,其中3枚金牌由大學生運動員獲得,只有一名冠軍選手具有專業隊的背景。”
跆拳道在中國高校的快速發展,與其項目特點符合當年青年人的口味有很大關系。蘇長來說:“跆拳道簡單易學,不分性別和年齡。其文化內涵和標準化管理模式,使其具備鮮明的流行文化特征。”
對于大學生性格特征的研究,天津工業大學副校長李克敏有著更深刻的感受,“我們鼓勵學生參加體育運動,但也發現,現在的年輕人大多不喜歡把參與體育運動與吃苦受累聯系起來,他們更喜歡室內的和時尚的體育運動,比如跆拳道、羽毛球、瑜伽和健美操等。”
“過去,高校開展體育運動,基本上都是傳統的幾個項目,田徑、游泳和三大球等。現在,這種方式肯定行不通,就算是硬逼著學生來到操場,他們也是被動的,不會真正產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李克敏表示,“因此,高校體育運動的開展要轉到豐富體育項目的種類上,尤其要增加那些符合年輕人口味的運動項目。要想培養大學生的終身體育習慣,前提條件就是要讓他們對體育運動產生興趣。”
“跆拳道瞄準的就是年輕人這個市場,短短幾年里,跆拳道在大學成為流行文化的一部分,對其他體育項目,尤其是中國武術,也有很好的示范作用。”蘇長來表示,“跆拳道脫胎于中國武術,但在中國年輕人群體里,它的風頭卻蓋過了武術。”
在天津理工大學,學校強制要求大一學生必修武術,而跆拳道則是從大二開始的選修課,但從學校跆拳道與武術社團的參與人數和日常活動頻率的對比數據看,跆拳道還是占了上風。
同時還是中國大學生體育協會民族傳統體育分會副秘書長的蘇長來,希望中國武術對此能有所反思:“跆拳道的簡單易學和標準化管理模式,都是值得中國武術學習的。”中國武術博大精深,擁有遠比跆拳道更為悠久的歷史,但在如何取悅年輕人這一點上,跆拳道卻是武術的老師。
來源:新華網(記者 慈鑫) 編輯: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