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中國在線消息:英文《中國日報》4月29日報道:上世紀50年代,次旺俊美在拉薩上小學時,他是為數不多的幾個有仆人們拉著馬接送上下學的學生之一。清朝乾隆皇帝封他的祖先為輔國公和鎮國公,但是次旺的爺爺江洛金·索朗杰布在舊時的西藏是一位少見的夢想著西藏現代化的知識分子。由于他對世界形勢的清醒認識,索朗杰布積極謀求以民主制度取代封建農奴制。他遭到流放,在印度與其他藏族知識分子將孫中山的《三民主義》譯成藏文,并閱讀了馬克思的《共產黨宣言》。他的政治理想直到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方見曙光,到1959年西藏民主改革才得以實現。
1952年,解放軍駐藏部隊舉辦了西藏軍區藏文訓練班,聘請多位藏族宿學擔任老師,并安排索朗杰布在開學典禮上講話。趙慎應在《西藏風云》一書中寫道,索朗杰布說:“今天有這么多漢、藏人在一起學習,剛才我感到好像在做夢,像在夢境。現在我擦了一下眼睛,不是夢,是現實。”話一開頭,學員們就報以熱烈的掌聲。他接著說:“在毛主席的領導下,漢、藏民族團結起來了。大家到這里來,是為西藏人民服務的。服務是很難的,需要學習藏文藏話才行。好比兩塊木板,要粘在一起,必須使用膠水;又好比兩個人要作朋友,語言不通就很難結成朋友。”他揚起手,指著林卡里的幾棵蘋果樹說:“你們看,院子里的蘋果樹,樹枝都仰頭朝天,原因就是沒有結果子,如果到秋天果實累累,它就枝頭向下了。希望大家都像結滿果實的蘋果樹一樣。”他最后表示:“我老了,我的牙齒都脫落了,但我還要學習漢文漢語。這樣,漢人學習藏語文,藏人學習漢語文,漢藏民族團結起來,就像一杯水再加上一杯奶,融合在一起,而不是水中加了油,油漂在水上面。”他的講話給學員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次旺印象中的爺爺是位“文人”,以寫詩出名,上世紀60年代還寫了關于文成公主的劇本。他很關心世界大事,小時經常給孩子們講二戰和《西游記》的故事。爺爺被流放后,他的父親江洛金·旺秋杰布承襲了四品官位,很小就進入政府官員行列,養成了對自己的嚴格要求。次旺說父親是“正直的人,從不說假話”,要求孩子們好好學習,嚴守家規。他的父親曾在自治區籌備委員會工作,母親也當過老師,他們都積極擁護國家的大政方針。
次旺家在山南和別處有莊園,但他從沒去過。分田地時他對建設新西藏充滿信心,在那個“激情燃燒的歲月”里,他覺得應該把自己放在一邊,投身革命。1959年,中央新聞電影制片廠攝影師來拍農奴生活的紀錄片,由次旺當翻譯,幫著扛機器。他首次接觸到拉薩底層社會,看到住在帳篷里的乞丐,還跟他們成了朋友。7月次旺到堆龍德欽搞土改,更深入地看到勞動人民的悲慘生活,他們吃不飽、穿不暖,“很震撼”。他說:“民主改革,分土地、牛羊,適應了百萬農奴的要求,是時代的進步。”文革開始后,次旺被打成黑五類,不能加入年輕人都很想加入的紅衛兵。雖然是優秀學生,他并沒想到自己能被選送到首都上大學。“從寄生蟲到自食其力的勞動者,只要為社會做出貢獻,就能得到認可,”他說。(中國日報記者 劉浚 編輯 張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