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中國日報》5月13日評論版專欄文章:通常,國際媒體都把世界各國公布消息的政府官員稱為“發言人”。美國總統的發言人叫做“白宮助理”,干嗎偏偏把中國政府發言人說成是“共產黨宣傳干部”?
西方媒體對中國的偏見真是沒勁。
中文“宣傳”的真正含義是傳播、送達消息,沒有任何負面的內涵。根本就沒有現在西方人所說的“宣傳”的定義:“基本上是貶義詞,特別指是偏頗、誤導事物本性,向大眾傳播或發布一個特別事由或觀點。”
早在一次世界大戰以前,把中文的“宣傳”一詞翻譯成英文的“宣傳(propaganda)”時,這還是一個應用普遍的詞,并無任何貶義。不過在兩次戰爭中宣傳常帶有欺騙性質,這個詞也就被賦予了險惡的含義。尤其是二戰期間,全世界都籠罩在邪惡的納粹宣傳部長戈貝爾的陰影之下,更是如此。
戰后,各國政府的公共關系部門都基本不再使用“宣傳”一詞。取而代之的是用“溝通(communication)”或是“公共信息(public information)”這樣的詞。中國也做了類似的修改,不過只是在過去十年里這樣去做而已。
實際上,各國政府無非還是新瓶裝舊酒,一如既往,該干嗎還干嗎,照樣為政府歌功頌德,只不過是換了個新說法罷了。
今日之各國政府,中國也好,美國也好,各國都一樣,繼續運轉。既不壞,也沒有啥值得稱頌的。政治就是如此,無論如何表述,該什么樣就是什么樣。
最近,白宮在互聯網站facebook上開通網頁,“向青年人群推介奧巴馬政府”。如果類似的事先發生在中國,那恐怕就會被冠以“共產黨宣傳戰役”之名。
今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將慶祝她成立60周年。按照英國《每日電訊報》的說法,是另一輪共產黨的“宣傳戰役”,提醒中國人民記得這個日子。5月10日的報紙報道說,“作為宣傳新中國成立60周年戰役的一部分,受中國幾家主要互聯網網站操縱的一項網上民意調查,已經收到了提升愛國熱情的結果。”
《每日電訊報》常駐華盛頓的記者根本就不可能寫:“作為宣傳7月4日戰役的一部分,受美國幾家主要互聯網網站操縱的一項網上民意調查,已經收到了提升愛國熱情的結果。”
頑固地把中國政府的做法標注成為“共產黨宣傳”,這張報紙故意涂抹出一個險惡且又老掉牙的畫面,想讓人覺得今天中國還在過那種“紅到被子里” 和“黃禍橫行”的日子。
這顯示出,電訊報記者和編輯們深深陷入時間偏見,且依然沉迷于已逝去很久,很久的昔日殖民帝國光輝之中。我確信,還有相當一些老朽們至今都在懊悔 “丟失”了香港。
很有諷刺意味的是,《每日電訊報》是英國右翼保守黨的喉舌,它也就是在講點守舊的讀者所愿意聽的話,奉送點關于中國和中國人的陳詞濫調而已。這張報紙恰恰負有不斷重復自己的一套宣傳之罪。
這件事的核心本質是:堅持使用這種侮辱性的策略,這份報紙,伴之以另外一些駐華外國媒體代表,顯示出現在不接受,將來也不愿接受中國的社會主義管理體系頑固嘴臉。就算是60年以后,他們也接受不了中國共產黨已經贏得中國人民的絕對擁護,并因此贏得戰爭并成功治理國家。
這些報紙被自己的偏見和篤信自我中心的體系所蒙蔽。
所幸,還有更多的外國媒體人員,他們接受中國的差異,而且在每次批評時不瞎嚷嚷什么“共產黨宣傳”。(作者為中國日報外籍編輯 白李誠 編譯 辰北 編輯 張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