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英文《中國日報》10月26日封面文章: 得到一份令人滿意的跨國公司工作剛滿兩個星期,林燕萍忽然發現自己懷孕了。對于一位新近跳槽而且已經有了一個4歲兒子的母親來說,這可不是什么好消息。
之前她從未采取任何科學的避孕措施,只是依賴計算自身生理周期。這種辦法對她一直很有效,直到發生了“意外事故”。醫生指出,靠計算生理周期來避孕是非常不可靠的,因為生理周期很可能會受到壓力等因素的影響而出現變化,開始一份新工作所帶來的壓力就是其中一種。
林燕萍選擇了墮胎。她把這次意外懷孕歸結于“自己倒霉”和“不小心”。之后她仍然使用生理周期計算法,而不愿服用避孕藥。
50年前,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審核批準第一批口服避孕藥投放市場。從此以后,這種小藥片成為了西方國家最受歡迎的避孕方式之一。然而在中國,醫學專家認為口服避孕藥的影響力還微乎其微,公眾對避孕藥普遍存在許多誤解。
林燕萍說:“避孕藥是反自然的,我擔心它會有損健康,而且避孕藥需要天天吃,太麻煩了,我肯定會忘的。”
類似的看法在廣大中國人中間非常普遍。2009年,中國人口宣傳教育中心牽頭組織了一次網絡調查,結果顯示,在8501位回復者中,67%的人對口服避孕藥的副作用感到擔憂,17%的人認為每天服藥太麻煩,另有14%的人擔心避孕效果不好。
國家計生委科研所研究員吳尚純表示,在15-49歲采取避孕措施的中國育齡婦女中,只有1.67%的人服用避孕藥。這個比例與很多發達國家形成了鮮明對比。據聯合國統計,41%的荷蘭人、29%的英國人和18%的美國人使用口服避孕藥。而對中國人來說,常用的避孕方式則包括避孕套、絕育手術和宮內節育器。
根據《2009中國衛生統計年鑒》,2008年有768萬余中國婦女放置了宮內節育器,另有182萬余人做了輸卵管或輸精管結扎手術。
上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中國政府大力推廣以宮內節育器和絕育手術為代表的長效避孕措施。這些措施一旦被人們采取,避孕效果可以持續好幾年,便于計劃生育干部統計和管理。直到最近10年,更多中國人才開始使用避孕套、口服避孕藥等更加私密和獨立的避孕措施。
2006年,國家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的一項調查顯示,15-49歲的已婚夫婦中,使用避孕套的人數約占10%。盡管避孕套在中國比避孕藥更受歡迎,其避孕效果卻不如后者。
臨床試驗顯示,使用避孕套的婦女中,平均每100人在一年內有2-12例意外懷孕,而使用口服避孕藥的婦女只有0.1-1例。但是,大多數中國人對此并不了解。
中華醫學會計劃生育學分會主任委員程利南表示,“中國婦女對激素和口服避孕藥普遍懷有誤解。”她告訴《中國日報》記者,2003-05年,一家制藥公司在7個主要城市對1300名女性和233名男性進行調查,結果發現很多人認為每天服用避孕藥會導致不育。人們抱怨避孕藥帶來體重增加、內分泌失調等問題,甚至有人擔心它會引發癌癥。
“是藥三分毒,”在一家雜志社工作的胡婧說。她的男朋友認為口服避孕藥有可能危害健康,不同意她吃。類似的誤解不僅普遍存在于民眾中間,在醫務人員中也很常見。
胡婧還在上大學的時候,校醫學院的一位教授在性教育講座上就告訴過她,口服避孕藥有可能導致輕微的抑郁癥。據上海市計劃生育技術指導所調查,該市服用避孕藥的婦產科醫生不到3%。
大眾對避孕藥的這些負面印象被網上流傳的故事進一步強化。在天涯論壇上,一位自稱“我被搞笑了”的網友發帖講述了這樣一段經歷:據稱,該網友服用避孕藥一年后,性欲明顯下降,脾氣也越來越暴躁。她堅持服用了4年避孕藥,發現問題愈加嚴重,于是在2009年1月停藥,隨即閉經。經醫生診斷為多囊卵巢,是導致婦女不育的一個主要原因。
這個帖子自6月15日發布后,吸引了473821人閱讀和1815個跟帖。多數留言都表達了類似的擔憂。一些網友甚至呼吁讀者把帖子轉發給身邊的親朋好友,作為警示。
“口服避孕藥的副作用被網上擴大了,遠遠沒有網上傳播的這么厲害?!背汤辖淌诒硎??!八幸欢ǖ倪m應人群,掌握了禁忌癥和適應癥以后,其實它還是非常安全的。一個人如果血壓高,有心血管疾病、血栓性疾病或者嚴重的糖尿病,是不適于使用口服避孕藥的;但如果是一個生育期健康的人群,用口服避孕藥幾乎沒有什么太大的健康上的危險。”
她認為,導致這種恐懼心理的原因還是知識普及不夠。
盡管中國人在性行為方面已經比以前更加開放,人們對生殖健康的知識卻依然匱乏。許多年輕人甚至把服用緊急避孕藥作為常規避孕措施。
據跨國醫藥行業咨詢公司IMS Health統計,2009年口服避孕藥在我國22個主要城市的藥店銷售額達到了4.44億元。北京紫竹藥業市場部總監黃東亮表示,在整個口服避孕藥市場中,緊急避孕藥的銷售額約占70%。
北京市朝陽區雙井橋南萬民陽光大藥房的一位銷售人員告訴《中國日報》記者,“我們每天至少要賣出5盒緊急避孕藥,好的時候可以賣出十幾盒。”據她估計,絕大多數購買此類藥品的消費者年齡在20到25歲之間。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在京女研究生表示,她的男朋友住在另一座城市,每次她去探望男友的時候都會吃緊急避孕藥,一年算下來要吃十多次。她擔心這樣會給身體造成損害,于是發郵件向醫生請教,對方告誡她不要用這種“事后補救”措施來代替常規避孕藥。后來這位醫生把他的建議發到了天涯上以提醒年輕人。
有關專家認為,性教育的缺失有礙人們在避孕方式上做出正確的選擇。中國人口宣傳教育中心的網絡調查顯示,多達49%的被調查者錯誤地認為,緊急避孕藥是所有口服避孕藥中避孕效果最好的。
盡管教育部已把性教育納入教學范圍之內,老師在組織有關教學時仍然以講授最基本的知識為主,如第二性征、生殖科學等,而對避孕方式、性傳播疾病等相對敏感的話題則很少公開談論。
2010年3月,成都大學師范學院教授胡珍在校內開設了一門選修課,講授性文化、性科學、性心理等有關知識,但是這門廣受歡迎的課程卻沒有涉及避孕知識。胡珍認為,現在的學生已經從互聯網上獲取了大量避孕知識,沒必要再在課堂上講授。
然而,根據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2007年的一項調查,在全國7個城市49所高校的8萬名大學生中,90%的人認為大學有必要開展避孕節育相關知識教育。
性學家認為,中國人對性知識的渴求源于上世紀80年代末國內開始的性革命。
中國人民大學性社會學研究所所長潘綏銘的調查顯示,2006年有51%的中國未婚者發生了婚前性行為,自2000年起年均增長7.9%。他認為,隨著避孕和人工流產的合理合法化,并且受到官方的大力推進,人們減少了各種非婚性行為中的懷孕顧慮。
根據北京大學人口研究所發布的一份中國青少年生殖健康調查報告,2009年全國1.64億15至24歲未婚青少年中,約22%曾有性行為。在有婚前性行為的女性青少年中,超過20%的人曾非意愿妊娠,其中高達91%以流產告終。
由于中國的性教育遠遠跟不上人們性早熟的步伐,女性進行人工流產的年齡近年來急劇下降。據《人民日報》9月16日報道,11歲左右的女孩做人流手術現在已經不是什么新鮮事。
據報道,中國性學會專家委員會委員陳一筠在走訪廣西南寧的一家私人診所時發現,那里年齡最小的墮胎者只有9歲。
每逢新學期開學時,北京青蘋果心理咨詢熱線一周都會接到100多個詢問懷孕問題的電話。工作人員透露,打電話的人群中有一個14歲的女孩,做了三次人工流產,最后不得不摘除了子宮。
根據衛生部網站發布的《中國衛生統計提要》,2008年中國有917萬例人工流產,2007年有763萬例。吳尚純表示,在已經做過人工流產的中國婦女中,未育女性約占一半?;谶@個數據,她認為口服避孕藥應向未育人群推廣:“這些女性以后還要生育,她們應該慎重考慮人工流產對身體造成的嚴重傷害。服用口服避孕藥能幫助她們免受意外懷孕和人流之苦?!?/p>
英文原文請見:http://m.tyhy56.com/usa/2010-10/26/content_11458065.htm。特別說明:因中英文寫作風格不同,中文稿件與英文原文不完全對應。(中國日報記者 江雪晴 編輯 裴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