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英文《中國日報》3月23日報道:3月17號上班時,家在順義的北京出租車司機劉松江突然收到妻子的電話,讓他買鹽帶回家,妻子說家里附近的商店已經買不到鹽了。
劉師傅先后去了海淀區和朝陽區的五家超市和商店,也沒有買到一袋鹽。
這一切都因為一個傳言:碘鹽能防輻射,而且,由于日本北部因地震受損的核電廠釋放出來的核輻射物質污染了海水,中國馬上就要鬧鹽荒。
通常,為了防輻射,人們會吃碘片,因為聚集了“無害的碘”的甲狀腺,就不會再吸收反射性碘元素。
北京大學物理學院技術物理系郭秋菊副教授說,這種說法是無稽之談。
“人體從碘鹽中能獲取的碘元素太少,根本起不來防輻射作用。吃太多鹽反而對身體有害。”郭老師解釋說。
專家進一步警告,碘片必須在醫護人員的指導下服用。沒有輻射時,盲目吃碘片可能會危害身體。
“人們恐慌是因為對輻射了解太少,可能有人把日本核電站事故等同于原子彈爆炸。”中國工程院院士、核輻射防護專家潘自強說。
“日常生活中到處都有天然輻射。只有輻射劑量達到特定水瓶,塔才會對人體造成危害。”潘院士說。
郭秋菊副教授還說,輻射對身體的影響取決于輻射劑量和輻射時間。
大劑量的輻射會穿透身體, 損害DNA結構,導致細胞功能失常。
短時間超過正常水平的輻射會導致燒傷,或者其他癥狀,而且也會大量增加癌癥發病率。也許,誘發癌癥才是人們傾向于夸大放射危害的原因。
輻射導致的急性反應包括惡心嘔吐、肢體乏力、脫發、皮膚燒傷,以及器官功能受損。如果輻射量過大,將會導致早衰和死亡。
而且,新陳代謝較快的器官,如生殖器官和消化器官,更容易受到輻射危害。
本底輻射(主要是天然輻射)大致為全球人均2.4毫西弗每年。不同國家和地區本底輻射數值不同。
郭秋菊副教授說,輻射對人體產生的危害取決于超出本低輻射的附加劑量的多少。
她還說,時間防護是避免輻射危害的最重要原則。
以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為例,在事故發生36小時之后,前蘇聯當局才疏散當地居民,60小時之后,當瑞典等國家已經在本國檢測到高水平輻射時,前蘇聯當局才向世界公布災害的發生。
事故發生在深夜,在進行一項實驗時,一個反應堆的能量突然急劇上升,導致堆芯爆炸。
大量輻射性燃料和堆芯物質擴散到大氣中,進一步導致火災,從而加劇了輻射性物質散發。
更為嚴重的是,反應堆沒有安全殼,混合著大量放射性物質的煙霧沖向了高達2千米的高空,隨著大氣氣流擴散到世界其他地方。
數百萬的人因此受到傷害。很多人因為食入受污染的牛奶和蔬菜而健康受損。切爾諾貝利是一場噩夢,但是專家認為這樣大規模的放射性物質泄露不會發生在日本。
“切爾諾貝利事故很大程度上源自人為失誤。這次日本的事故不會產生這樣大劑量的輻射泄露。”郭秋菊副教授說。
“即使放射性物質飄到中國,也幾乎不會有什么影響,因為大多已經被空氣和海洋稀釋了。”北京大學物理學院大氣與海洋科學系副教授李成才說。
“現在這個季節,泄露的放射性物質不可能靠近中國大陸,不管是通過海洋還是大氣。”
李成才副教授說,如果到五月份日本核電站事故依然沒有得到控制,隨著風向轉變,也許有可能將放射性物質帶到中國。(中國日報記者 劉志華 編輯 潘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