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英文《中國日報》11月21日深圳報道:面對少數美國光伏企業的反傾銷、反補貼調查,中國企業決定不再坐以待斃。
中國光伏產業聯盟副秘書長高宏玲博士在接受中國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正在準備針對美向我出口的多晶硅等相關產品提出反傾銷、反補貼調查的申請,并將很快遞交中國商務部。
根據聯盟的報告稱,我國多晶硅產業是一個新興的產業,在2007-2008年,多晶硅供不應求的時候,多晶硅進口價格一度高達500美元/千克,但隨著我國多晶硅產能的釋放,來自美國等國家的多晶硅企業開始大量向我國出口多晶硅產品,從2009年的2萬噸,到2010年的4.75萬噸,預計今年將達到6萬噸。
高博士說在全球光伏市場形勢不好的情況下,國外企業更是大幅壓價,大力打壓我國多晶硅產業。如今年三季度光伏市場并無好轉情況下, 8、9月份多晶硅進口量分別達到6473噸和6489噸,達到近年月度最高水平,嚴重地擠占了中國多晶硅企業的市場空間,導致我國多家多晶硅企業減產、停產。
我國某省十余家多晶硅中僅有一兩家企業仍在維持生產,其他已停產,裁員人數多達 2000人。
此外,據我國多晶硅企業提供的資料顯示,美國多晶硅企業在其經營過程中享受大量的經濟補貼,如2010年Hemlock Semiconductor Group公司獲得近1.69億美元的稅收返還,REC Renewable Energy Corporation美國多晶硅廠也獲得1.55億美元等,這些公司享受補貼電價也低于聯邦平均電價水平等,他們利用美國政府的補貼,在過去幾年中向我國大量出口低價的多晶硅產品,嚴重損害了我國多晶硅產業的發展。
2011年來,美國田納西州政府對Hemlock和另外一家企業在該州新建的產能均為2萬噸的多晶硅工廠進行大量補貼,據Hemlock和另一家企業公布的消息,上述新工廠的產能大部分將售往中國等亞洲地區,預計仍將對我國多晶硅產業造成持續性損害。
然而,業內人士對此調查結果并不是很看好。
江蘇某多晶硅廠的胡先生從業十多年,說美國銷售到中國的多晶硅的價格都在國內廠商的成本以下,但主要是因為美國廠商生產規模較大,多晶硅的工藝配套生產流程完整,技術先進,都有助于降低成本。
“他們做的時間較長。目前來看,真正先進的多晶硅生產技術還是在國外,”胡先生說。
一位從業多年的行業分析師李先生說從保護國內行業的角度,我們當然希望商務部能展開調查,但是要有證據證明他們在中國的價格低于他們的成本價格,并不容易。如果沒有充分的證據,就很難了。
高秘書長說中國光伏企業除了向中國政府提出對美國出口到我國的多晶硅產品發起“反傾銷、反補貼”調查申請外,同時,產業界也正在做進一步的調查工作,考慮是否對出口到我國的與光伏產業相關的設備、配套部件及原輔材等產品提出反傾銷、反補貼調查申請。(中國日報記者 杜娟 編輯 裴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