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張曉強23日在接受中國政府網訪談時說,到2015年,力爭使戰略性新興產業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從2010年的不到4%,達到8%左右;到2020年爭取達到15%,使它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的推動力量。
他說,中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目標包括:產業創新發展能力大幅提升;創新創業環境更加完善;國際分工地位明顯提高;引領帶動作用顯著增強。
張曉強說,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是中國當前能夠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重要措施,也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產業結構的需要。
他說,轉方式要更多的依靠擴大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像節能環保、生物技術、新能源等市場需求都是非常巨大。現代農業的發展需要現代技術的支撐。工業結構優化升級本身就包括用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
“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一方面要有政府的宏觀引導和調控,但是也要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基礎作用。”他說。
國務院近日出臺《“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旨在加快培育和發展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部長馮飛在接受采訪時也表示,發展新興戰略性產業,對于緩解中國面臨的資源、能源和環境壓力,改變粗放的發展方式,穩定增長,帶動就業,具有重要意義。從目前來看,曾經帶動中國經濟發展的房地產、汽車產業對國民經濟的驅動力已經大不如前。中國經濟發展不能再過度依賴鋼筋、水泥了。當前,中國特別需要新的產業帶動,支撐新一輪經濟增長。
他認為,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不能沿用發展傳統產業思路,必須通過技術創新、商業模式創新和體制機制創新來發展。在戰略新興產業發展方面,國際上沒有現成的模式和經驗可以套用。在配置資源方面,要充分發揮市場的基礎性作用,政府不要過度關注規模的擴張,要重視技術創新能力的提升與產業技術體系的完善。
來源:新華網 編輯:于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