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刷卡10011元,到期還款日之前還款10000元,欠款11元,刷卡日到“到期還款日”共30天——為了這11元的欠款,用戶要承擔多少利息?答案是150元。因為只要這11元余款沒有按時還,銀行就要按照10011的全款提取每日萬分之五的利息。
日益普及的信用卡在給人們諸多便利的同時,由“全額罰息”帶來的質疑聲也日益增長。專家指出,銀行收費應合理、公開、透明,銀行“部分欠款、全額罰息”的規定顯失公平,一些條款設計及銀行工作人員對“全額罰息”事實故意隱瞞,亟需引起相關部門的重視。
欠款十元罰息百元 銀行霸王條款引爭議
“刷信用卡往往不是整數,還款還多了銀行不給利息,還少了要按全額罰息,這絕對是霸王條款。”北京恒天財富投資管理公司工作人員張亞非擁有招行、中行兩張信用卡,平時用信用卡網購非常方便,可一到還款時就一定要反復核對,生怕少還銀行一塊錢,而與她有同樣經歷的人,并不在少數。
專家告訴記者,“到期還款日”之前沒有還清欠款,無論“免息還款期”內是否部分還款,發卡行都會對持卡人按照全部欠款計息,這種計費方式就是“全額罰息”。按照每日萬分之五、每月計復利來計算,年利率接近20%,這比普通貸款的利率高很多。
近年來,信用卡已成為各銀行跑馬圈地的重要戰場,截至今年一季末,全國累計發卡量已達2.90億張,信用卡普及程度越來越高。與此同時,“部分欠款,全額罰息”這一顯失公平的做法,也在銀行業達成默契,成為廣泛遵守的游戲規則。
記者發現,大部分銀行都執行“全額罰息”或與之類似的“容差還款”政策,只有工行、南京銀行等少數幾家銀行執行按實際欠款罰息或分段計息政策。
創收難致銀行依賴罰息收入
記者采訪發現,銀行往往通過條款設計對“全額罰息”規定進行掩蓋,一些銀行工作人員為了完成推銷信用卡的業績壓力,也常常故意隱瞞“全額罰息”的規定。
記者在建設銀行歐洲旅行卡申請表上發現,關于“全額罰息”的規定隱藏在協議第四大項第6條中,并未有特殊標注,而整個協議共有十大項27條。招商銀行的相關規定則在其信用卡章程的第四章第23條,而整個章程共七章39條。如果沒有提示,客戶顯然不會注意到這條規定。
協議中不對“全額罰息”進行重點標注,銀行工作人員也常常“忽視”這條重要信息。
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副院長陳穎告訴記者,近年來各銀行普遍把信用卡業務作為重點發展對象,投入很大的財力、物力進行推廣。銀行信用卡中心的工作人員為了完成業績,往往只宣傳好的方面,而對“全額罰息”等問題避而不談,這在各大銀行都非常普遍。
值得注意的是,“罰息”已經成為我國信用卡業重要的收入來源,有分析認為罰息收入已經占到我國銀行信用卡總收入的40%到50%。中央財經大學民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永壯認為,一般來講信用卡的盈利主要來自年費、刷卡傭金和利息收入。由于我國銀行卡業務激烈,大多數信用卡都不收年費;商戶的刷卡傭金也普遍不高;利息收入最被看重,也最尷尬,因為大部分中國用戶只是享受一定期限內的“免息貸款”,并不使用需要還利息的分期貸款。
李永壯認為,對銀行而言,卡片、禮物以及人員提成等推廣成本很高,而開通的信用卡中又有相當一部分是從來沒有使用過的“睡眠卡”。目前信用卡業務可以實現盈利的銀行很少,這也是各銀行不愿意放棄“全額罰息”收入的重要原因。
“全額罰息”“規則”需重新審視
南開大學經濟法教研室主任萬國華認為,銀行信用卡“全額罰息”行為,于情、于理、于法都應該叫停。信用卡部分欠款卻要按照全額來罰息,這種做法顯失公平,違背了商事公平交易的原則。從法理上講,也與我國民法通則和合同法相關法律原則或規則相悖,銀行信用卡“全額罰息”應屬于前述法律所指的顯失公平之條款,應是可撤銷或不受法律保護的。
萬國華指出,保護金融消費者弱勢群體、為民生服務是政府公共權力應盡的責任和義務。銀行是金融產品格式合同的提供者,處于強勢地位,用戶是金融產品的消費者,處于被動接受的弱勢地位。因此,政府應順應潮流,實時擴大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法定調整范圍或盡快制定專門法律,把廣大金融消費者包括銀行信用卡服務消費者納入其保護范疇,使該類糾紛發生時,法律解釋的天平應向消費者的利益有所傾斜。
萬國華還表示,退一步講,銀行規則即使再有“理”,如將“全額罰息”隱藏于大篇幅、繁瑣的技術文字描述中,也表明發卡方有故意或過失不明示相關風險條款之嫌,應視為沒有盡到關注或風險告知義務。
李永壯表示,政府應規范我國信用卡市場發展秩序,對各銀行“全額罰息”行為重新審視,出臺相關規定,使執行“全額罰息”和“容差還款”政策的銀行轉為執行“實際欠款罰息”或“分段計息”,切實保護信用卡用戶的利益,保護我國信用卡發展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