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大轟炸慘案遺址。
從1931年10月的錦州轟炸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正式宣布投降,侵華日軍到底對中國實施了多少次無差別轟炸?昨天,西南大學、中國抗戰大后方研究協同創新中心聯合表示,由雙方共同承擔的“侵華日軍無差別轟炸的史料整理與研究”,獲準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立項資助。
耗時近十年完成大轟炸研究
項目領銜人的西南大學教授潘洵說,2005年,重慶市委就批準把抗日戰爭研究作為重慶社會科學“十一五”規劃研究項目的重要選題方向,啟動了“重慶大轟炸”的調查與研究。隨后,重慶市委宣傳部與西南大學共同建立了“中國抗戰大后方研究協同創新中心”。
截至目前,我市已查證并公布重慶大轟炸死難者2000多位,召開了“重慶大轟炸暨侵華日軍暴行國際學術研討會”,立項研究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抗戰時期重慶大轟炸及其遺留問題研究”,發掘了揭露日軍侵華轟炸重慶暴行最新證據——曾獲得奧斯卡金像獎的美國紀錄片《苦干》。
潘洵說,目前,專家們已經完成侵華日軍大轟炸檔案文獻史料和受害者口述證言集十七卷、700萬字的搜集整理和寫作工作,其中九卷已經出版,明年出齊。同時,還出版了進入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文庫的學術專著《抗戰時期重慶大轟炸研究》。
放眼全國研究日軍無差別轟炸
什么是無差別轟炸?潘洵說,無差別轟炸是指在抗日戰爭時期,侵華日軍為達到其戰略目標,利用其優勢航空兵力,對中國各地城鄉實施的不區別軍事設施和民間地區、軍隊活動和市民生活的轟炸行為,“重慶所遭受的長達6年10個月的轟炸,就是日軍實施的無差別轟炸?!?/p>
令人遺憾的是,在戰后的東京審判中,侵華日軍無差別轟炸罪行與細菌戰、慰安婦等罪行一樣未被追究和審判,長期以來,日本在中國犯下的殘暴的非人道轟炸罪行沒有得到任何的清算,無差別轟炸研究的學術價值和現實意義也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
因此,中心將研究的視野從重慶大轟炸擴展到侵華日軍對整個中國領土的無差別轟炸。潘洵說,此次中心承擔的“侵華日軍無差別轟炸的史料整理與研究”項目,也成為繼周勇教授領銜承擔國家社科基金特別委托項目“第二次國共合作及其經驗研究機構”、國家出版基金項目“中國抗戰大后方歷史文化叢書”之后的又一標志性項目。
首次集成無差別轟炸豐富史料
從局部侵華時期的錦州轟炸、上海轟炸,到全面侵華時期對華北、華東、華中、華南等廣大城鄉的轟炸,無差別轟炸不僅成為日軍全面侵略的急先鋒和排頭兵,而且制造了一個又一個的無差別轟炸慘案。
潘洵說,課題將全面收集和整理國內外有關侵華日軍無差別轟炸的各類檔案資料、報刊資料、日記回憶、口述資料、圖片影像資料等,編纂成《侵華日軍無差別轟炸史料匯編》,包括在原始資料基礎上編輯《侵華日軍無差別轟炸暴行日志》,并建立侵華日軍無差別轟炸資源數據庫。
這是首次關于侵華日軍無差別轟炸史料全面而系統的專題整理,不僅有助于侵華日軍無差別轟炸歷史的系統發掘和保存,匯集日軍實施無差別轟炸的大量鐵證,全面反映日軍無差別轟炸的歷史真相,而且將為深化侵華日軍無差別轟炸奠定堅實可信的史料基礎。記者李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