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西寧市向東南方向驅車180多公里,就來到了位于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的同仁縣,它的藏語名字叫“熱貢”,意為“夢想成真的金色谷地”,那里是有被譽為“青藏高原上的一朵奇葩”的“熱貢藝術”的發祥地。
“熱貢藝術”自2006年就被國務院確定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它也被列入世界口頭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它起源于西藏,因在熱貢地區發揚光大而得名,它是熱貢文化與佛教藝術完美結合的一種獨特藝術形式,是藏傳佛教藝術中的一個重要流派,距今已有700多年歷史。熱貢藝術起源于公元10世紀末至13世紀初,是藏傳佛教美術的轉型期。至17世紀中葉,熱貢的畫師們技藝日趨精藝,采用工筆重彩,畫風趨向華麗、精細,同時開始注重畫面的裝飾效果。19世紀以后,作品色彩鮮艷,筆法細膩,特別追求裝飾趣味,同時大量用金,使畫面呈現出金碧輝煌的效果和熱烈的氣氛。
唐卡可以說是熱貢藝術的代名詞,意為“規范的平面畫或卷軸畫”。因其使用的材料和工藝不同,可分為“止唐”和“規唐”:前者是一般所說的唐卡,就是繪畫唐卡或者手工繪制的唐卡;后者指的是堆繡,即用綢緞制成的唐卡。唐卡的題材主要內容是佛教,一般以對稱、均衡為繪畫法則,它極富魅力和絢麗閃爍的色彩是其一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