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1+1》2012年12月7日完成臺本
——文明交通,拒絕“中國式”!
(節目導視)
解說:
一上路就堵,一堵心就煩,一煩就生氣,一氣就沖動。
行人:
你開吧,你撞吧,我讓你撞,你撞吧。
解說:
紅燈難停,綠燈難行,“中國式”過馬路是在拿生命開玩笑。
行人:
一看見人家過了我也過。
解說:
交通信號你認識嗎?
記者:
這個您知道嗎?
司機:
這是禁止通行。
解說:
綠燈時間,你過的去嗎?
行人:
這馬路剛走一半,就亮紅燈了,就不能走了。
解說:
人、車、路如何一路暢通,《新聞1+1》今日關注:文明交通,拒絕“中國式”!
主持人 李小萌:
歡迎來到正在直播的《新聞1+1》。
這張圖片,我們來看一下,我們可以看到一張圖片展示了一張生活場景,它每天出現在我們的生活當中,人車混雜,險象環生,還效率低下,只要湊夠一撥人可以闖紅燈、過馬路,被稱作是“中國式”過馬路。我們可以反思是規則意識的缺乏還是存在著某種法不責眾的僥幸心理,然而在這樣的交通亂象面前,如果把板子緊緊打在行人這一方上顯然是不夠公平的。
解說:
在熙熙攘攘車水馬龍的道路上,我們總能看到這樣的人們,他們身手矯健。
字幕提示:2012年12月1日新聞
深圳執勤警察:
站那兒,別動了。你過來這邊,你過來這邊,你也過來這邊,還翻回去。你過來,過來過來。我讓你過來,過來過來。小伙子,過來過來。你還要翻嗎?
行人:
不翻了。
深圳執勤警察:
你當著我的面還要翻嗎?你是要找一個好下腳的地方嗎?
解說:
交警的話完全被當作耳旁風了,而正在交警與這位男士的談話過程中,就在他的身后,一位女士已經跳了過來。
深圳執勤民警:
來,帶你看一下。看到警察你還這么翻,來來,你過來,你也過來。你過來,過來,你們兩個都過來。
解說:
他們,他們,他們,他們無視交通規則,更是將個人安慰置之度外,這就是“中國式”過馬路。
記者:
一個人的時候闖紅燈嗎?
深圳學生:
不闖。
記者:
人多的時候呢?
深圳學生:
人多的時候闖,就跟網絡上說的那個“中國式”過馬路,人多了就可以過。
解說:
所謂“中國式”過馬路,是指大家湊過一波人就可以走了,跟紅綠燈沒關系,在他們的眼里只有路沒有燈。根據公安部的調查顯示,我國有67%的人坦言自己闖過紅燈。而與這個數字相對應的另一組數據是,在今年的前10個月里,全國因闖紅燈肇事導致涉及人員傷亡的道路交通事故有4227起,造成798人死亡,平均每天有2人以上死于闖紅燈造成的事故。
深圳交警 楊華民:
從眾心理現象,只要一個人闖(紅燈),后邊跟著一串闖,大家一起闖,法不責眾。但是我有一句話送給大家,鞭子打在誰身上疼,發生交通事故是自己的事,所以說千萬不要闖紅燈。學會敬畏紅燈,實際上就是敬畏我們自己的生命。
字幕提示:
2012年6月14日江蘇鎮江 受傷!
2012年10月16日福建晉江 死亡!
廣東中山 受傷!
2012年10月8日廣東中山 二人死亡!
李小萌:
這些違反交通安全的畫面有的讓我們啞然失笑,有的又讓人心虛不宜。我們是在想闖紅燈無非是為了快,就拿行人過馬路闖紅燈來說,有人做過實驗,闖與不闖究竟差多少?差50米。其實緊趕幾步也就趕上了,為什么愿意通過一個犧牲自己的安全為代價去搶著微不足道的50米呢?我們來看一個調查,這是一個在一萬人左右當中進行一個調查的結果,為什么不文明的交通行為屢見不鮮?有63.3%的人首選的是“隨大流”,然后接下來依次是“缺乏規則意識”、“不用受懲罰”,路上沒有機動車經過,所以我就闖吧,然后是“有急事”,這是找托辭。“紅綠燈設置不合理”,這倒是也可能接受的旅游,“司機會讓行人”,所以是不用等著紅燈。還有“不闖紅燈被認為是‘缺心眼’”,我覺得這個選項的設置也有意思。其實這體現了什么呢?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我們認為守法者吃虧,他走了,我不走,這幾分鐘的時間我就虧了。然而實際上遵守規則并不是去僅僅保障別人的安全和方便,其實是在保護自己的利益,當然我們開頭說了,緊緊把板子打在行人的身上顯然是有失公平的。,這里我們就要連線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的教授陸化普陸教授。作為一個交通方面的專家,當您看到“中國式”過馬路的時候,您的反應是什么?
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教授 陸化普:
主持人您好。我覺得人的行為主要受三個因素影響:一個是行為意識。第二個是行為環境。第三個是行為成本。從行為意識上看,不遵守交通信號過馬路,顯然是交通法規意識、交通安全意識淡薄,而這種行為實質上首先是對自己的生命不珍惜。因為現在道路交通量特別大,比如說幾乎不可能存在很僥幸的情況,你這種違法行為本身實際會付出很大代價的。但是這些人為什么要冒這么大的風險去違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