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閉幕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重點研究如何加快發展現代農業、進一步增強農村發展活力,全面部署了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農業農村工作。新華社記者第一時間就會議新精神采訪了相關部門的負責人和“三農”領域的學者。
指導明年“三農”工作文件主題鎖定創新農業生產經營體制機制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討論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農業進一步增強農村發展活力的若干意見(討論稿)》,并強調要積極創新農業生產經營體制機制。
農業部部長韓長賦說,要加快農業的組織和制度創新,在堅持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的基礎上,要著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著力構建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相結合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
為此,要完善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把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放到更加重要位置,從市場準入、稅費減免、資金支持、人才引進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總的方向是在充分發揮公共服務機構作用的同時,促進服務主體多元化、形式多樣化、運行市場化。
同時,強化基層農業公共服務機構建設,在拓展服務領域、豐富服務內容、提高服務能力上下工夫,尤其要不斷創新公益性推廣機構的服務機制和服務內容,切實發揮主導性作用。鼓勵支持經營性組織參與良種示范、農機作業、抗旱排澇、沼氣維護、統防統治、產品營銷、農資配送、信息提供等農業生產性服務。
明年,農業部將加大對種養大戶、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和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的扶持力度。
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強調,要加大統籌城鄉發展力度,其中“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表述令人關注。
中央黨校經濟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認為,當前我國城鎮化水平為51%多,但由于農民“市民化”政策的滯后,致使我國城鎮化水平比發達國家低20%至25%。
數據顯示,我國已有2.5億農民工,然而他們中的相當一部分還沒有在城鎮站住腳,缺乏穩定的就業和固定的居所。
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副理事長李兵弟說:“即使一些已經長期生活在城鎮的農村戶籍的居民,由于缺乏相應的制度安排,難以得到與城鎮居民同等的權益與社會保障,成為被邊緣化的、被‘城市化’的居民。”
李兵弟認為,農民“市民化”將有利于逐步實現農民工在勞動報酬、子女就學、公共衛生、住房租購以及社會保障等方面享有與當地城鎮居民同等的權益。他說:“中國應避免農民‘光屁股’進城,要加強保護農村轉移人口權益的制度建設。”
專家建議,將農民工納入人均GDP、各項公共服務統計范疇,將農民工公共服務支出納入預算,機構、人員的配備要以農民工為依據。此外,還要深化相關領域改革,包括穩妥有序地改革戶籍管理制度、推進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多元化住房供給制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