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發展 輝煌十年”系列稿件之十三
醫療保障制度是涉及人群最廣、運行機制最復雜的一項社會保障制度,因此,以它為核心的醫療改革,至今仍然是很多國家面臨的“世界級難題”。改革開放后,我國醫療保障制度歷經30年曲折發展歷程,逐步突破傳統勞保醫療、公費醫療和農村合作醫療的制度模式,確立了以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為主,城鄉醫療救助為輔的新型醫療保障制度體系,初步適應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要求,為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促進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一、“三險一助”的多元結構體系
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制度,是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替代傳統勞保醫療和公費醫療制度,為保障職工基本醫療需求而建立的社會醫療保險制度。它由政府財政、企業和個人共同承擔費用,以基本醫療保險為基礎,以大額醫療救助(也稱為大病統籌)、公務員醫療補助、企業補充醫療保險、特困人員醫療救助和商業醫療保險為補充組成。1998年12月14日,國務院發布了《關于建立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決定》,要求從1999年1月開始啟動建立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制度的工作。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緣起于農村合作醫療,是面向農村居民的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它要求農民以家庭為單位自愿參加,個人先行繳費,鄉(鎮)集體給予資金扶持,中央和地方各級財政每年安排專項資金配套補貼。2002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提出把“逐步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和醫療救助制度”作為農村醫療衛生工作的核心。2003年1月16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衛生部、財政部、農業部聯合制定的《關于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意見》,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性質、原則,以及建立過程中的方式方法等問題作出了較為詳盡的規定。
在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逐步建立起來后,處于兩個網絡之外的城鎮居民的醫療保障問題日益凸顯出來。這個人群主體是“一老一小”,即中小學階段的學生(包括職業高中、中專、技校學生)、少年兒童、老年人和其他非從業城鎮居民。2007年4月4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啟動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試點。會議決定,從本年開始,在有條件的省份選擇一、兩個市,進行建立以大病統籌為主的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試點。7月10日,《國務院關于開展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試點的指導意見》正式下發,明確規定了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具體問題。
城鄉醫療救助制度是指采取財政資助、社會捐助、政府管理的辦法,對貧困群體中的患疾病者施行的醫療保障制度。這項制度一是支助低保人群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二是對部分高額醫療費用負擔重的困難人群給予現金補助。2000年12月,國務院頒發《關于完善城鎮社會保障體系的試點方案》,提出幫助城市貧困人口解決基本醫療問題,建立社會醫療救助制度。2002年10月29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衛生工作的決定》,首次提出對農村貧困家庭實行醫療救助制度。2003年11月18日,民政部、衛生部、財政部聯合下發《關于實施農村醫療救助的意見》,開始在農村進行醫療救助試點。
二、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實現全民覆蓋
我國醫療保障制度改革,主要針對的是傳統醫療保障制度社會化程度嚴重不足、國家財政和企業負擔過重的弊端,采取漸進改革的方式,先行試點,取得經驗后再逐步推開,不斷擴大覆蓋面,以確保改革順利、平穩進行,最小化地影響人民群眾看病就醫問題。
進入新世紀后,國務院提出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改革與醫療衛生體制和藥品生產流通體制改革同步進行,此項決策被稱為“三項改革”并舉,從而使相互聯系、彼此制約的醫改主要內容整體推進,彌補了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中可能存在的疏漏。2002年,除西藏外,全國所有地級統籌地區全部啟動此項改革,參保人數共計9400萬。2003年4月,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辦公廳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做好擴大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覆蓋范圍工作的通知》,要求進一步擴大醫療保險覆蓋面。在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企業的積極努力下,2003年參保人數突破1億。此后,連續幾年,勞動和社會保障部下達了關于城鎮靈活就業人員、混合所有制企業和非公所有制經濟組織從業人員、農民工等人員參加醫療保險的意見,使那些最容易被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忽略的人群,及時納入到醫療保障制度中來,保障他們應得的權益,也使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覆蓋面逐步擴展到所有應覆蓋的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