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廈,基石是制度保障。
2004年9月15日,首都各界代表3500多人在人民大會堂隆重集會,紀念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成立50周年。胡錦濤發表重要講話強調,全黨同志、全體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和全國各族人民都要增強堅持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自覺性和堅定性,切實把這一根本政治制度堅持好、完善好。
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寫入憲法,出臺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加強人民政協工作的專門文件,中央和各省級政府取消、調整近2.4萬項行政審批項目,勞動合同法、就業促進法等一批法律草案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物權法、監督法、企業破產法等一批重要法律審議通過……5年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取得重大進展。
一個民族要發展,不能沒有精神支柱。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進一步增強了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保證和精神動力。
2005年10月,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建議》站在歷史的新高度,從戰略全局出發,制定描繪了我國在新世紀第二個五年經濟社會發展的宏偉藍圖。
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不斷取得新的進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越走越寬廣。
發展依靠人民,發展為了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5年來,一根主線清晰鮮明:始終堅持以人為本,著力促進社會和諧
人民的利益始終高于一切。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無論時代怎么發展,無論條件怎么變化,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終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矢志追求。
以人為本,這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
“群眾利益無小事。凡是涉及群眾切身利益和實際困難的事情,再小也要竭盡全力去辦。”
“要堅持以解決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為著力點,為群眾多辦好事、實事。”
“要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
社會和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也是中國共產黨不懈奮斗的目標。堅持以人為本,就必須認認真真察民情,誠誠懇懇聽民意,實實在在幫民富,兢兢業業保民安,最大限度增加和諧因素,最大限度減少不和諧因素,不斷促進社會和諧。
2002年11月,黨的十六大在闡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時,明確提出社會更加和諧的發展要求。
2004年9月,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從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高度,明確提出要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2006年10月,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全局出發,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戰略任務,從而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更加明確地發展成為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四位一體。
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這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總要求。“以解決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為重點”,則進一步明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價值取向和工作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