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英文《中國日報》11月25日報道:阿蕊(音譯)來中國已經四個月了,但是依然只能說簡單的中文。這個從越南北部農村通過相親嫁到北京的新娘發現生活中依然有很多的不適應。她在這個離家鄉千里之遙的陌生城市里沒有任何朋友,因為語言的問題,平日里和自己的丈夫也少有交流。
不過她依然滿意現在作為一個家庭主婦相對舒適安逸的生活。四個月之后,這個瘦弱的女人長胖了一些,原先她近1米6的個頭,卻只有37公斤。
“這里的冬天太冷了,而且我有時會覺得很孤單。但是丈夫對我很好,我現在的生活還不錯。”阿蕊用斷斷續續的中文說道。
她59歲的中國丈夫姓崔,11年前結束了一段不成功的婚姻。苦于中國的婚介所一直沒有辦法幫自己找到合適的伴侶,今年7月,崔決定去越南碰碰運氣。
5月的時候,崔把原先在海淀區上莊村的一片4.3公頃的苗圃以970萬的價格賣出。現在他正在申請去加拿大的投資移民,如果成功的話,阿蕊和崔14歲的兒子會一起過去。但是兒子并不喜歡崔的越南新娘,他從來沒有和阿蕊說過話,也拒絕吃她做的任何飯菜。
阿蕊今年35歲,在她的家鄉,這個年紀還沒有結婚的女人幾乎沒有。在越南的時候,阿蕊靠給當地小販做簡單的家庭手工賺取微薄的薪水,每個月大約500元。
不過崔仍然覺得自己的年齡對于阿蕊來說有點兒太老了,覺得對她有些不公平。
目睹了自己的姐妹和許多朋友的不幸婚姻,阿蕊對于婚姻有一種恐懼感。之所以最后決定嫁到中國,是因為越南當地的“養媽”,也就是紅娘,告訴阿蕊和她的家人中國丈夫會很體貼自己的妻子,很好很可靠。
但即使結婚之后,阿蕊的家人依舊不太放心。她的哥哥和她一起來到北京,住了一個多月,以確定阿蕊的安全和這段跨國婚姻的可靠性。
阿蕊之前連自己家的縣城都沒有出過,來到北京之后,驚訝于這個大都市成片的高樓和擁擠的人群。
早晨去菜市場買菜以及一天兩次的打掃房間是阿蕊每天必做的事。買了一些足夠應付一季寒冷的冬裝之后,逛商場已經不是阿蕊的樂趣,她更喜歡在丈夫的陪伴下在大街上或是在公園里閑逛。
崔特意在離開越南之前買了兩本小字典,但是后來發現對于日常的交流并沒有起到太大的幫助,因為字典的詞匯量有限,翻譯得也很粗糙。
“有時候阿蕊的心情會不太好,但是因為她沒有辦法表達,所以我也不知道她究竟在想些什么。”崔說。
“我就是希望她的語言水平能夠隨著時間的推移快點兒進步。據說一般情況下,越南新娘在中國待一年左右,日常的溝通就完全沒有問題了。”
阿蕊和其他像她這樣通過相親嫁到中國來的女孩兒一樣,對于陌生人有一種防備心理。在談及有關于自己老家的親人以及現在北京的生活,并不愿意說太多。
如果家里來客人了,阿蕊會很安靜地坐在丈夫的身后看電視,雖然她幾乎就不知道電視里到底在說什么。
越南新娘阿香(音譯)也一樣。自從9月和丈夫杜建明回到北京之后,她一直拒絕和丈夫的朋友見面。
“最開始的時候,她甚至對于我的親姐姐和我的親戚態度都很冷淡。有時候挺尷尬的,別人也會覺得她有點兒不懂禮貌。”杜建明說。
阿香在從越南到北京的路上情緒一直十分低落,每天只吃半碗飯。到北京的最初兩天,她往家里打了5次電話,因為想家總是邊打邊哭。阿香在越南的家里沒有網絡,她的家人只能擠在網吧里和她視頻。
空閑的時候,阿香喜歡在網上和自己的朋友們聊天,杜建明為此專門安裝了越南語的軟件。
“有時候我確實沒有辦法清楚地和我的丈夫以及他的母親表達自己的想法,不過,我只能接受這個狀態。”阿香費勁地用中文說道。
阿香和阿蕊的丈夫都是通過戴文勝的相親團找到自己的伴侶的。從去年9月開始,戴文勝每個月都會組織10個左右中國大陸的男士到越南相親,迄今成功的已經近百對。
戴說通常情況下,越南新娘都會經歷1到3個月的過渡期。在一個全新的環境里,她們會非常思念親人,還得面對由于語言不通而帶來的誤解。不過戴說,適應的能力因人而異。
為了幫助希望嫁到中國的女孩兒盡快地度過語言關,戴已經和越南當地的養媽阿珍一起開辦了為期一個月,每期20個女孩兒左右的短期中文培訓班。
10月的時候,戴邀請阿珍一起到北京作了一次回訪,想讓這個紅娘親眼看看嫁過來的越南新娘真實的生活狀況。
在北京一周多的時間里,丈夫們帶著自己的妻子陪著戴和阿珍游覽北京各大風景名勝,輪流請客。為了表示感謝,其中一位丈夫主動負擔了住宿的費用。
“北京的30對夫婦里,只有兩對有爭吵很厲害的情況,因為雙方的脾氣都太過急躁了。”戴說。“但是你也知道,即使夫妻雙方生長在同一個文化背景之下,意見分歧也是難免的。”
戴自信地認為越南新年現在碰到的問題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消失。他舉了小黃(音譯)和丈夫李加雷的例子。
小黃三年之前嫁到了廣西東興市。最初的時候,夫妻倆也只能通過畫畫和網絡上的翻譯軟件進行交流。李還給妻子買了幼兒園和小學的教材,幫助妻子從拼音學起。
“我們家里就是字典最多了,”小黃用帶著廣西口音的流利普通話說道。“不過我覺得最有用的還是看電視新聞和電視劇,可以對照著字幕學習。”
大約一年半之后,小黃在交流上已經幾乎沒有問題了,她還能在丈夫的蛋糕店里幫助照顧一些越南人的生意。
雖然小黃現在還是不太習慣廣西“太過油膩,味道太重”的飯菜,李也不能理解為什么根據越南的習俗,他15個月大的雙胞胎女兒要叫妻子大哥剛出生的小女兒姐姐,他們依然滿意自己當初的選擇。
“最開始的時候總是很困難的,”小黃說。“但是我從來沒有失去信心,我始終相信什么都會慢慢好起來的。”
英文原文請見:http://m.tyhy56.com/cndy/2010-11/25/content_11605374.htm。特別說明:因中英文寫作風格不同,中文稿件與英文原文不完全對應。(中國日報記者 郭書含 編輯 裴培)